天津市教委近期公布了一项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计划,旨在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实施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天津市计划在2025年春季学期先行选取6所国家级中小学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同时选择部分区域和其他中小学校进行试点。
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这项计划将在全市范围内所有中小学校全面铺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将主要通过感知和体验的方式接触人工智能技术,而高年级段和初中生则将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将有机会参与到人工智能项目的创作和前沿应用中去。
在课程设置上,天津市教委规定,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将开设《人工智能基础》地方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每个年级总课时不少于30节。高中阶段的学生则可以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选择修习人工智能相关的必修模块,以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素养。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天津市还将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的结合,联合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研发一系列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类课程和教学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天津市教委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视,也预示着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学生们将有机会更早地接触到前沿科技,为未来的科技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