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月子中心这一行业经历了从辉煌到低谷的剧烈波动。曾经,月子中心以其专业的护理服务和高昂的价格,成为众多新手父母追捧的热门选择。然而,如今却频繁曝出月子中心倒闭、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消息,令人不禁对这一行业的现状产生疑问。
澜澜在挑选月子中心时,惊讶地发现曾经标价4.5万的基础套餐,如今最低已降至3.3万,并且附赠价值几千元的母婴用品,以及免费的产后瑜伽和宝宝摄影体验卡。然而,这种大幅度的打折并没有吸引澜澜,反而让她心生疑虑,担心月子中心可能因资金链问题而倒闭。
事实上,澜澜的担忧并非多余。近五年来,已有417家月子中心相关企业被注销、吊销或撤销,许多产妇和家庭因此蒙受损失。武汉的暮暮在出月子不到半个月时,就收到了月子中心倒闭的消息;上海的宝妈Ivy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押金多次索要无果。
月子中心行业的内卷和价格战,是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曾经被视为朝阳行业的月子中心,如今却要靠打折促销来吸引顾客。即便是业内头部品牌,也难以逃脱亏损的命运。例如,动辄十几万的圣贝拉月子中心,平均每年亏损高达4亿元;而“月子中心第一股”爱帝宫,更是已经停牌。
陈英曾是月子中心的销售人员,她回忆起2016年时的辉煌岁月,那时她只需在店里坐着,就有源源不断的客户主动上门。然而,随着行业的竞争加剧,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月子中心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陈英表示,现在开一家月子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收益却往往难以覆盖成本。
小语在加盟月子中心时,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创业项目。然而,当她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后才发现,月子中心的运营远比想象中复杂。除了高昂的人员、餐食和管理成本外,获客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在点评APP上烧钱买流量,单个用户的平摊成本高达几千元。
与此同时,月子中心作为产后护理行业,还面临着诸多隐形的风险。例如,宝妈在月子期间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需要月子中心提供额外的护理服务。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影响月子中心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然而,并非所有的月子中心都陷入困境。雪华是较早一批在武汉引入一对一服务模式的月子中心创业者。她表示,自己的月子中心几乎不买量,全靠顾客口碑传播。她创办的月子中心在各方面都尽量做到价格区间“顶配”,很快赢得了顾客的青睐。雪华认为,只要能抓住客人的需求,控住好成本,高端月子中心仍然有生存的空间。
然而,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时候,市场上仍有大量月子中心走的是低价内卷路线。这些月子中心往往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压缩成本来降低成本,导致消费者体验不佳。例如,有些月子中心聘请的月嫂缺乏经验,甚至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有些月子中心的餐食质量低劣,与宣传的“高端食材”相去甚远。
月子中心还面临着消费者信任危机。由于频繁曝出的负面新闻,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一些宝妈在选择月子中心时,变得更加谨慎和挑剔。她们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月子中心的信息,包括社交媒体、点评APP等。这使得月子中心在获客和留客方面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月子中心开始尝试转型和升级。例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等。然而,这些努力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并且效果并不立竿见影。因此,对于大多数月子中心来说,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和口碑稳定,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外,一些月子中心还试图通过推销产康项目来增加收入。然而,这些项目往往被消费者视为“智商税”。例如,赵瑜在月子中心购买的通乳项目并没有改善她的奶水不足问题;而子宫复旧和盆底肌修复等项目也被认为效果甚微。这使得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
随着公立医院开始涉足月子中心领域,这一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公立医院以其专业的医疗背景和公信力,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对于市场化运营的月子中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