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跑车,这个曾在全球赛车界留下辉煌印记的品牌,如今正面临电动化转型的严峻挑战。以其极致的轻量化设计、空气动力学技术和赛道基因闻名,莲花跑车曾7次夺得F1厂商年度总冠军,6次赢得F1车手年度总冠军,以及其他多项国际赛事的荣誉。这些金光闪闪的成绩,离不开其创始人柯林·查普曼在赛车设计领域的天才创造。
然而,在燃油车时代以轻量化大师著称的莲花跑车,在电动化时代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动化与轻量化之间存在天然矛盾,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大大增加了整车的重量。以莲花Emeya繁花为例,其整备质量达到了2565kg,尽管工程师通过空气动力学设计和底盘调校来保持操控特性,但物理层面的重量限制依然难以克服。
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莲花品牌后,推出了“Vision80”十年复兴计划,宣布全面转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然而,随着市场对电动化认知与需求的回归理性,莲花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宣布推出“路遥超级混电技术”,标志着其纯电战略发生了实质性转向。这一调整反映了电动化技术研发成本高企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
莲花试图通过混动技术来平衡这一矛盾,但其混动技术虽然以创新点如超900V电压平台、1100公里综合续航和动态闪充等吸引眼球,却也让品牌的叙事变得模糊不清。同时,2025款车型的降价策略与配置调整,不仅稀释了其性能标签,更让品牌陷入了市场定位的迷茫。以旗舰车型Eletre为例,新款售价大幅下调,入门级车型取消了激光雷达、电吸门、升降尾翼等关键配置,这种“减配降价”策略虽然看似提升了性价比,实则削弱了品牌的技术护城河。
从产品布局来看,莲花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困境。一方面,品牌曾表示不参与价格战以维护其高端定位,但新款车型的降价策略却引发了老车主的集体维权,品牌信任度受损。另一方面,降价后的车型所处的价格区间内竞争激烈,既有特斯拉Model X这样的新兴科技标杆,也有宝马iX、保时捷Macan EV等老牌竞争对手。在电动化时代,传统豪华品牌的性能溢价正在被新势力重构。
面对困局,莲花并非没有应对之策。2025年,莲花跑车宣布了重大人事调整,原中国区总裁毛京波调任集团首席销售官,专注于全球市场拓展;原极星科技首席运营官钦培吉接任中国区总裁,负责中国市场的渠道优化与营销改革。这一高层换血既是面对销量困境的应急之举,也是全球化竞争下的主动求变。
钦培吉的上任标志着吉利体系对莲花本土化运营的强化。他擅长通过数字化体系与直营模式提升销售效率,曾推动沃尔沃在华销量大幅提升,并主导极星科技的渠道改革。与此同时,莲花还引入了极星科技前CMO贾小卉,补强智能化营销与用户运营。在产品端,莲花推出的TYPE79定制服务在高端市场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证明品牌溢价依然存在。然而,如何在性能基因、电动化需求和市场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依然是莲花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