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招聘季的热烈展开,人工智能领域成为了职场上的璀璨明星。各地的招聘会现场,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大模型研发专家等岗位如磁石般吸引着求职者的目光,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门岗位。
在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中,算法工程师岗位供需两端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招聘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显著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算力需求如潮水般涌来,推动了人工智能加速器等关键硬件岗位需求的急剧攀升。众多科技企业纷纷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以此吸引和留住大批专业人才。
数据科学家、分析师等岗位同样备受瞩目,他们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据业内专家指出,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对高层次、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注重差异化培养,以适应不同产业方向的需求。
企业方面,则更希望应聘者能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增加实践经历,从而与技术的快速迭代保持同步。这一需求反映了人工智能行业对人才的渴求,也体现了行业发展的迅速与变革。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420.2万家。其中,仅在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就达到了约24.5万余家。从近五年的注册数量趋势来看,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了顶峰。这一数据无疑展示了人工智能行业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市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广东省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63.4万余家,江苏省和北京市则分别拥有33.5万余家和33万余家相关企业。这些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科技氛围浓厚,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据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2.23%。这一数据虽然相对较低,但也提醒着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注重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