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应急消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2023年堪称这一进程中的标志性年份。
这一年,工信部发布的《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与中央财政投入的1万亿元防灾减灾国债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对专用车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应急消防类专用车领域,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无论是新品申报数量还是企业销售业绩,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工信部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共有6家专用车企业成功获得消防产品认证及特种车辆生产许可,正式跻身消防车生产行列。这些企业中,除山西耀邦环境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外,其余均具备应急类产品制造经验。山西耀邦作为一家环卫车生产商,正积极向应急消防装备领域转型,不仅取得了消防车生产资质,还开始研发生产淋浴车、厕所车、宿营车等应急保障类产品。
消防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消防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消防车生产企业数量从30家激增至62家,产品销量也保持了较高的年复合增长率。
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竞争格局日益明显。湖北、山东、江苏作为消防车主要生产省份,占据了全国一半的市场份额;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更是占据了全国超66%的市场份额。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对新进入者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的消防车产品主要集中在灭火类和保障类,尤其是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水罐消防车和泡沫消防车。这些企业大多具备洒水车、应急电源车等相关车型的制造经验。然而,随着救援工作对专业化、高环境适应性、无人化、智能化等要求的提高,消防车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协同开发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在国内近70家具备消防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中,仅有11家能够生产举高类消防车。
面对产品同质化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挑战,新进入市场的企业亟需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万亿规模的消防车市场,不仅是企业规模的较量,更是技术实力的比拼。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领域,只有那些注重技术创新、提前构建价值壁垒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