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茶山上,薄雾缭绕,茶树如士兵般整齐排列,茶农们背着背篓,在茶树间忙碌采摘,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花香。这里,是全球茶树的发源地之一,云南的茶叶历史可追溯至商朝,至今仍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美好的茶叶并未给茶农们带来美好的生活。由于供应过剩、产业缺乏和销路不畅,茶叶价格长期低迷。在景东县,最优质的春茶鲜叶价格一度跌至每斤7元,而夏茶和秋茶的鲜叶价格更是低至每斤2.8元,连人工费用都无法覆盖。许多茶农在夏秋季节选择放弃采摘,宁愿外出打工。
这一困境在农夫山泉的到来后得到了改变。作为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农夫山泉近年来茶饮料产品的营收大幅增长,2024年的营收贡献率已提升至39%。为了获取更好的原料,农夫山泉决定深入云南,帮助当地茶农增收,同时提升茶叶品质。
自去年12月起,农夫山泉在云南普洱市景东县、景谷县以及临沧市临翔区等地捐建了5座现代化茶厂,这些茶厂的日处理鲜叶能力高达2万公斤,远超一般初制厂。其中,位于景东的茶厂最早投产,成为了农夫山泉捐厂模式的典范。
农夫山泉的捐厂和提价收购策略迅速为当地茶农带来了实惠。他们不仅提高了春茶鲜叶的价格,还将夏茶和秋茶鲜叶的价格从每斤2.8元提升至4元。这一举措使得茶农们的年收入增加了三五成,部分茶农一亩地的收益甚至能超过一万元。
除了捐厂和提价收购,农夫山泉还在云南茶叶的产业化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引入了国内最高标准的产线,实现了从鲜叶进料到打包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他们还创新了“双杀青”工艺等技术,提升了茶叶品质。
在农夫山泉的带动下,云南茶叶开始走上产业化的高速路。原本以小作坊为主要生产模式的茶叶产业,现在有了现代化工厂的支撑,茶叶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农夫山泉还派驻了多位茶专业毕业生到茶园一线,指导茶农们科学种植和采摘。
农夫山泉对茶农们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收购价格上,还体现在对茶叶品质的严格把控上。他们对农残设置了118项标准,虽然最初遭到了一些茶农的抗拒,但通过政企联动和一线宣传,茶农们逐渐认识到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
农夫山泉还建立了追溯机制和赏罚分明的黑名单制度,以确保茶叶品质的稳定提升。明确的奖惩机制激发了茶农们提高茶叶品质的动力,也使得整个茶叶产业链更加健康、可持续。
尽管农夫山泉捐献了工厂,但他们并未与茶厂强制绑定收购。他们尊重茶农和茶厂的利益最大化和销售自主权,如果其他采购商给出的价格更高,茶厂可以选择优先卖给其他商家。
农夫山泉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帮助云南茶农实现了增收,还推动了当地茶叶产业的升级和现代化。他们的成功经验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带动中国茶叶产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