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联盟(能效联盟)揭晓了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的权威结果,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能效参考依据。
此次测评活动广泛覆盖了市场上主流的12款纯电动车型,测评体系全面而细致,涵盖了行车、空调、驱动、补能四大关键维度。经过严格评估,共有8款国产自主品牌车型和3款合资品牌车型脱颖而出,荣获“一级能效”的殊荣。
在现场采访中,多款车型的具体能效表现备受关注。宝骏享境在行车、驱动、补能方面均达到了1级能效,空调能效为2级,综合评定为整车1级能效。比亚迪秦L EV同样表现出色,行车、空调、驱动均获1级评价,仅在补能方面为2级,但整体能效依然被评为1级。
大众品牌的多款车型也展现了强大的能效实力。大众ID.3和ID.4 X在四个维度上均取得了1级能效的佳绩。而大众ID.7 VIZZION虽然在空调能效上为2级,但其他三个维度均为1级,整体评定仍为1级能效。相比之下,丰田bz3在各项维度上的表现略显逊色,均获得了2级能效评价,综合评定为整车2级能效。
国产新能源品牌同样不甘示弱。极狐阿尔法T5、极氪7X、乐道L60、启源A07、小鹏MONA M03以及小鹏P7+等车型,均在行车、空调、驱动、补能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效表现,全部获得整车1级能效的评定。
能效分级体系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能效评估方法,旨在通过明确的能效标签,如家电上的“一级能效”“二级能效”,帮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做出更加环保节能的选择。同时,该体系也激励着制造商不断优化技术,提升产品的能效水平。
对于汽车领域而言,能效分级体系的引入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燃油车已有相应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但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领域一直缺乏统一的能效评估标准。此次能效联盟发布的测评结果,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更为未来汽车能效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