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公开披露了各乘用车企业在2024年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执行情况报告。这份报告详细列出了各大车企在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发展方面的具体表现。
在计算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时,采用了车型对应产量或进口量的加权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配备了标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高效空调且具备额外节能特性的车型,其燃料消耗量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减免,且这些减免额度可以累加,以此鼓励车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
同时,政策还规定,对于年度进口量不足2000辆且未获得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暂时不纳入积分核算体系,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和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化考量。
在众多企业中,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再次展现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其2024年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分别高达13136644和3838187,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包括理想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集团、广汽埃安、零跑汽车、赛力斯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上海)、蔚来、小鹏、豪情汽车和吉利汽车在内的多家企业,也均实现了超过百万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显示出这些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显著成效。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在参与核算的90家企业中,有29家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负,其中包括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广州)汽车、成都高原汽车、重汽(重庆)轻型汽车、大庆沃尔沃汽车、东风本田、东风汽车、福建奔驰汽车、广汽本田、贵州云雀汽车、海南海马汽车、华晨宝马、江铃汽车、江苏悦达起亚、江西五十铃汽车、江西志骋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奇瑞商用车(安徽)、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上汽通用东岳汽车、神龙汽车、鑫源汽车、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汽车(成都)、一汽吉林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和郑州日产。这些企业需要在未来加大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投入,以改善其积分表现。
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中国乘用车企业在面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转型的挑战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成效。一方面,有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功抓住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仍需努力,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乘用车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和新能源转型的双重目标,将是所有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