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文旅地产品牌阿那亚正式宣布进军上海,携手海泰集团,在虹口北外滩共同打造一处以“城市微度假”为核心概念的休闲目的地。这一消息在文旅地产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这座“城市版阿那亚”能否续写其在山海间的成功传奇,还是会步超级餐饮IP文和友异地扩张失败的后尘。
阿那亚的故事始于秦皇岛北戴河新区,一个曾被视为“不良资产”的黄金海岸项目。2013年,阿那亚创始人马寅与其团队以2.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该项目,并通过互联网思维,将其打造成了追求生活品质的文旅地标。2015年,一则名为《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播放量高达6亿,阿那亚也因此声名鹊起。
随后,阿那亚的足迹遍布三亚、雾灵山、金山岭、九龙湖等地,涵盖了山居、海居等多种类型。截至目前,阿那亚已运营和在建的项目超过十个,并逐渐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凭借独特的社区营造理念和生活方式理念,阿那亚从传统的地产开发转向“服务+社区+文化”的复合盈利模式,塑造了文旅地产的新标杆。
此次入驻上海,阿那亚挥别山海,落户虹口北外滩,与海泰集团共同打造首个“城市精神文明的后花园”。项目将融合艺术、商业与居住,以“城市微度假”为核心,强调“高品质的日常”与“艺术生活日常化”,标志着阿那亚从“远离城市”的文旅项目向“嵌入都市”的复合空间转型。
海泰北外滩作为上海高端住宅的代表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外滩源仅600米,周边环绕着上海大厦、外滩源、和平饭店等著名地标。项目设计方包括著名建筑事务所Portman Architects以及日建设计株式会社和博埃里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建筑风格极具特色,充满未来主义又不失经典的Artdeco风格。
阿那亚将为海泰北外滩精心设计多元空间蓝图,包括引入先锋艺术展览、电影放映及影视沙龙的艺术空间,单向空间书店也将落户于此。阿那亚还计划建造一家美术馆和两家酒店,美术馆将展示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相关的内容,两家酒店则分别引入理想国Naive和栩栩华生旗下的Mi Casa Su Casa友谊之家俱乐部酒店。
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上海文化消费市场,阿那亚的入驻并非一帆风顺。上海的文化消费市场已经形成了清晰的分层,从商业文化综合体到美术馆、剧场、展览馆,再到独立文化空间,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深耕多年的本土和国际玩家。因此,阿那亚需要在上海市场中带来更具吸引力的新内容。
尽管如此,阿那亚仍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地产文旅IP中最成功的内容品牌之一,阿那亚的业务版图早已超越地产开发,向多个领域延展,构建出完整的内容生态。其每年策划的建筑、戏剧、音乐等节庆活动,以及与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的跨界合作,都形成了独特的社群生态和文化增值能力。
此次入驻上海,阿那亚已公布的品牌矩阵便已经释放出了浓烈的文化调性,包括UCCA X 阿那亚艺术空间、单向空间等,这些品牌都符合阿那亚消费群体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期许。同时,阿那亚以轻资产的模式“投身”上海,并与海泰集团携手合作,可以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风险。
阿那亚的酒店业态也备受关注。其采用自营与品牌合作结合的运营方式,目前运营管理着多家度假酒店和民宿。这些酒店和民宿不仅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还通过艺术内容和社群活动,提升居住者的情感黏性与身份认同。
然而,阿那亚在上海的推进也面临着不确定性。当消费者在热闹繁华的市中心面临诸多酒店选择时,阿那亚“住宿+游玩”的闭环体验能否在此地形成逻辑自洽,成为了一个问号。如何避免文化移植的生硬、商业模式的高成本依赖以及消费者情感联结的缺失,也是阿那亚需要面对的挑战。
尽管如此,阿那亚仍然满怀信心地进军上海。其创始人马寅表示,阿那亚将深耕在地文化,以优质商业与文化艺术为基石,搭建高品质日常承载平台。海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劲松也强调,与阿那亚的合作属于优势互补,期待为社区注入文化精魂。
阿那亚能否在上海再创辉煌,仍有待市场考察。但无论如何,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都值得肯定。在文旅地产行业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阿那亚能否以独特的理念和模式在上海立足,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