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激光雷达:高阶智能驾驶新风口,业绩爆发期已至?

时间:2025-04-10 20:11:2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渗透率正逐步提升,预计将达到15%。在这一进程中,激光雷达方案凭借其高精度和广泛的环境感知能力,成为了主流选择。政策、成本和技术三大因素的合力,正在推动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迎来爆发前夜。

政策方面,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正在积极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上路通行、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为高级自动驾驶的落地提供了法律支持。成本方面,随着传感器成本的持续下降,尤其是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价格大幅下降,智驾系统的成本显著降低,有望在20万以上车型中标配,进一步推高了高阶智驾的渗透率。技术方面,大算力芯片的上车为高阶智驾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硬件基础,而软件算法则从模块化架构进阶到端到端架构,实现了全局优化和更高计算效率。

根据亿欧智库的统计,2023年中国L2+智驾功能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其中高速NOA渗透率为4%,城区NOA渗透率为0.1%。预计2024年L2+智驾功能渗透率将达到8.5%,而城区NOA功能也将在2025年迎来飞速发展,渗透率预计达到1%。在NOA方案的选择上,激光雷达凭借其高精度点云信息,成为多数主机厂的首选。

激光雷达作为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与超声波雷达的有效补充,其环境感知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弥补其他传感器在特定场景下的不足。目前,国内支持城市NOA的车型普遍配备激光雷达,单车激光雷达搭载数量也呈现趋势性增加。随着激光雷达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预计未来几年车辆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将持续增加。

除了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在Robotaxi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政策、技术和运营的多重发力下,Robotaxi每公里成本有望快速与网约车成本持平,规模化运营迎来拐点。预计2026年将成为Robotaxi规模化量产的元年,行业将开启高速增长。Robotaxi车型均标配激光雷达,且普遍采用多个,以实现全方位的路线规划和安全避障。

激光雷达的应用领域还扩展到机器人及工业领域。当前,激光雷达在移动机器人如配送、清扫、巡检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市场也在探索激光雷达的应用。激光雷达头部玩家纷纷布局机器人市场,进一步打开了远期放量空间。

在技术路线方面,905nm波长激光器与一维转镜扫描方案的组合,成为当前最优解。这一方案在性能、成本和可靠性之间实现了最佳平衡。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对激光雷达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各模块仍有巨大的改进空间。未来,激光雷达技术的升级将更多地依赖于各模块的协同创新。

在供应链方面,激光雷达整机市场集中度较高,成本曲线陡峭,规模化降本空间大。国内龙头企业如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凭借技术、成本、客户和新品的多重驱动,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产品交付量的攀升,原材料规模化采购降本、生产工艺优化效率提升以及规模效应摊薄固定成本,这些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有显著改善。

以禾赛科技为例,公司采用905nm波长激光器与一维转镜扫描方案,自研ASIC激光雷达芯片,实现了收发模组集成化,显著降低了成本。同时,公司积极推动芯片化设计及专用芯片的自主研发,提高了雷达集成度,进一步推动了降本。禾赛科技还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大规模、高质量的交付能力,核心大客户销量增速较快,带动了公司业务的同步增长。

在供应链方面,激光雷达上游主要是光学组件和电子元件。激光器、扫描器及光学组件、光电探测器及接收芯片等核心组件占据了激光雷达BOM成本的大部分。由于光电系统占据几乎半数以上的成本,成为激光雷达降本增效的主要方向。目前,主要的降本路径包括提高收发模块集成度、加快芯片国产替代和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

永新光学和舜宇光学等上游企业,在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领域积极布局,与多家激光雷达领域知名企业保持深度合作关系。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这些上游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保持了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