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关税战的激烈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报季的风头。然而,随着各大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年报,中国民营车企的盈利情况逐渐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比亚迪、吉利和长城成为了中国最赚钱的民营车企。在2024年,这三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02亿元、166亿元和126.9亿元,总计高达695亿元。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为它们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这三家车企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入2025年以来,比亚迪的股价涨幅达到了约15%,而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则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股价表现。回顾整个2024年,比亚迪的股价涨幅更是高达44%,吉利汽车股价年内涨幅也达到了76%,长城汽车年内股价则有5.3%的增幅。
截至4月9日收盘,比亚迪、长城、吉利的市值分别为9865亿元、1969亿元和1443亿港元,总市值达到了1.32万亿元。在中国本土汽车整车厂商中,这三家公司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目前,中国本土汽车整车厂商数量超过130家,其中包括8家国有车企和100余家民营车企。而在新能源车企中,比亚迪、吉利和长城的利润总和几乎超过了其他所有车企。
那么,为什么比亚迪、吉利和长城能够成为中国最赚钱的车企呢?
从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情况来看,比亚迪在2024年营收达到了7771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为420.5亿元,同比增长34%。吉利汽车的营收为2402亿元,同比增长34.03%,归母净利润为16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3.32%。长城汽车营收为2022亿元,同比增长16.73%,归母净利润为126.9亿元,同比增幅达80.76%。
在三家车企中,比亚迪的营收最高,甚至超过了长城和吉利之和。然而,从净利率来看,吉利却是三家中最高的,达到了6.99%,比长城的6.28%和比亚迪的5.35%都要高。这主要得益于吉利在2023年基础上净利率的大幅提升,从2.75%提高到了6.99%。长城汽车的毛利率最高,达到了19.51%,与比亚迪的19.44%相差无几,而吉利的毛利率为15.9%,相对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比亚迪参与了价格战,导致其毛利率略有下滑,但由于其产业链较为完善,净利率并未受到影响,反而略有提升。吉利的净利率提升幅度最大,这与其在研发上的投入密不可分。长城汽车则通过高端化战略和海外市场拓展,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在单车净利润方面,长城汽车凭借其高端车型的占比优势,单车净利润超过了1万元。比亚迪虽然销量最高,但由于其业务还包括电池等,因此单车净利润略低于长城,约为9400元。吉利汽车的单车净利润约为7400元,虽然低于比亚迪和长城,但极氪等高端品牌的贡献使其利润增量显著。
海外市场的增量也是这三家车企净利润提升的关键因素。长城汽车在2024年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4.61%,海外市场营收占总营收的40%。比亚迪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71.9%,海外营收虽然占比仅为28.6%,但数额高达2219亿元。吉利汽车虽然没有披露海外市场营收情况,但海外销量同比增长57%,占全球总销量的19.06%。
在研发投入方面,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同样不遗余力。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532亿元,比全年净利润还多出100多亿元。吉利和长城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04.2亿元和92.84亿元,三家车企累计研发投入达到了729亿元。这样的研发投入,不仅为它们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它们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比亚迪通过自研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其汽车类业务毛利率达到了22.3%。长城汽车则聚焦SUV和皮卡领域,通过精益生产和高端化策略,实现了单车净利润的显著提升。吉利汽车则依托沃尔沃技术协同效应,多品牌矩阵覆盖不同市场,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在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比亚迪、吉利和长城依然能够创下业绩新高,这充分展示了它们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强化内需市场挖掘、加速产品创新与优化成本控制等策略,这三家自主汽车品牌成功实现了逆势增长,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