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传出消息称,苹果公司在推进新版Siri的开发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与管理难题。这一消息源自知名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的深度报道,揭示了Siri项目背后的曲折历程。
据悉,苹果最初为Apple Intelligence规划了两种语言模型:“Mini Mouse”旨在本地运行于iPhone上,而“Mighty Mouse”则依赖云端处理。然而,这一策略并未持续太久,Siri团队迅速转向开发一个单一的、更为庞大的云端模型。遗憾的是,这一转变只是系列技术路线摇摆的开始,频繁的变动让工程师们倍感压力,团队士气因此受挫。
内部员工透露,Siri的开发工作在苹果内部被戏称为“烫手山芋”,频繁地在不同团队间转手,却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种优柔寡断不仅影响了项目进度,还导致部分核心成员选择离开苹果。
除了技术上的困境,Siri项目还面临着管理与文化方面的挑战。苹果对隐私保护的坚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iri的开发,而内部管理问题更是加剧了这一困境。多名前AI团队成员表示,苹果领导层在Siri项目上缺乏足够的雄心壮志,企业文化过于宽松,缺乏必要的冒险精神。
据称,苹果的AI/ML部门甚至被内部员工嘲讽为“AIMLess”,这从侧面反映了该部门在方向上的迷失。特别是在ChatGPT于2022年发布后,苹果高管并未给予足够重视,AI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甚至认为聊天机器人的价值有限。这一系列决策失误进一步削弱了Siri的竞争力。
在功能开发方面,Siri也遭遇了重重困难。Siri负责人Robby Walker过于专注于一些“小的胜利”,如缩短响应时间和简化唤醒词等,这些改进虽然重要,但并未显著提升Siri的整体性能。同时,他还否决了利用大型语言模型提升Siri情感感知能力的提议,这限制了Siri在应对用户情绪方面的表现。
另一项旨在为Vision Pro开发语音控制功能的“Link”项目也未能如愿以偿。由于技术瓶颈,大部分功能被迫取消。2023年,苹果更是禁止在终端产品中使用外部模型,然而自家模型的性能却远不及OpenAI的技术水平。
在去年的WWDC大会上,Siri展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功能,如读取邮件提供航班信息、提醒午餐计划并规划路线等。然而,这些功能仅为演示所用,Siri团队在演示前并未见过实际运行版本。这一“虚假”展示与苹果一贯坚持的只展示成熟功能的传统大相径庭,引发了内部的广泛质疑。
员工们对Siri的未来充满担忧,他们希望Craig Federighi和Mike Rockwell能带领团队走出困境,重拾苹果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
Siri项目内部还因薪资、晋升和工作时长等问题产生了诸多矛盾。这些内部矛盾进一步阻碍了Siri的改进进程,使得苹果在智能语音助手领域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面对重重挑战,苹果亟需找到解决之道,以重振Siri的雄风。然而,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不言而喻,苹果能否成功走出困境,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