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Deepseek所引发的“鲶鱼效应”,让AI的力量在汽车行业内得到全面释放,引领汽车行业迈向一个崭新的智能时代。这一观点,已得到了众多行业专家的广泛认同。
今年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AI的接受度,并将全球AI技术热潮推向了新的高峰。这一现象背后,是AI技术变革与汽车产业变革、AI算力演进与智能汽车时代到来的多重共振。这些共振效应,正推动着汽车产业发生深刻变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步入智能化“下半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已成为AI赋能汽车的重要亮点。然而,AI对汽车产业的重构远不止于此,其潜力巨大,影响深远。
汽车,因其独特的空间延展性、丰富的使用场景和完备的硬件配置,有望成为AI技术的终极载体。正如苏琳珂所言:“汽车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不断包容新技术,从最初的驱动载体,到电气技术、电子和电动化技术,再到如今的AI技术。汽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技术平台。”
随着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新阶段,AI已成为推动这一阶段发展的关键要素。多家车企高管已公开表达了对AI重要性的认可。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方向,而AI则是智能化的强大引擎。长城汽车CTO吴会肖则认为,从未来三年可能颠覆汽车行业格局的技术突破点来看,最底层的逻辑肯定是人工智能(AI)。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指出,汽车产业中人工智能的地位正在从辅助型向主导型乃至变革型转变。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L2及以上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超过5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汽车变革的下半场将聚焦于智能化,而中国汽车的智能化发展速度惊人,基础智能化功能有望在未来几年全面普及。
在AI技术的推动下,汽车产业将迎来新的驱动力,这将进一步加速汽车产业的变革,缩短变革周期,使AI成为汽车变革中的决定性要素,甚至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常态。AI正在重新定义汽车产品、汽车企业和整个汽车产业,AI驱动将成为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产业已成为AI技术落地的主战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测,2025年将成为AI技术全面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关键之年。目前,消费者对AI驱动的智能化功能和技术认可度越来越高,智能化功能体验已成为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近80%的用户对AI技术上车持积极态度。
AI技术在汽车端的应用,能够提升产品的科技属性和娱乐属性。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已成为AI在汽车产业中的两大主要应用场景。在智能驾驶方面,AI大模型技术的引入,可大幅提升模型的场景应对能力,降低数据处理成本,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在智能座舱方面,AI技术能渗透到人机交互、安全等各个环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应用,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
AI技术还能推动传统零部件的快速转型升级。例如,在AI算法和控制芯片的加持下,传统汽车大灯的价值可由几千元提升至1万至2万元。AI技术还将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提升企业经营与组织效率,促进汽车产业智能制造的升级。
在新发展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点正快速向基于AI驱动的新智能化迁移。算力、芯片、算法等新质要素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斯拉计划在年底搭建100EFLOPS的智能算力,且在FSD方面累计投入达百亿美金,这奠定了特斯拉在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智能化、AI化技术领域的合作“朋友圈”,也成为企业打造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模式。长安、上汽、广汽等车企与芯片企业、软件企业和解决方案企业深度绑定,共同构建新竞争力。
在这波AI浪潮下,车企若不布局AI,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已率先做出表率。小鹏汽车“All in AI”,致力于打造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理想汽车也高调宣布All in AI,2024年研发投入近半数流向AI领域。蔚来汽车则在智驾芯片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其5nm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已流片成功。
传统车企在布局AI方面更是全力以赴。吉利汽车已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吉利不仅利用AI赋能高阶智驾和智能座舱,还在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智能汽车全域布局AI技术,实现了从底层架构到用户体验的全链路覆盖。
随着AI技术全面渗入汽车行业,汽车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也在AI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加速汽车行业AI变革。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布局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中国国内对AI驱动云端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宝马集团也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基于阿里通义AI大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将应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
在AI时代,技术和产品逻辑发生转变,自动驾驶不再仅追求流量和用户,而要超越人类驾驶上限。地平线创始人余凯预测,未来3年实现脱手开、5年实现闭眼开、10年实现随心开。届时,汽车将成为智能空间和终端,车企应注重抢占用户在车上的数字消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