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2日晚,广汽集团举办了以安全为核心的2025广汽科技日活动。广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冯兴亚在活动中强调,尽管智能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并且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期待日益增高,但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他指出,虽然用户体验可以由用户来定义,但安全标准必须由车企来严格把控。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数据显示,L2级智能驾驶新车在乘用车市场上的渗透率已接近60%,并预计到2030年,L2及以上智能驾驶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90%。同时,智能驾驶技术也在从L2级智能辅助驾驶向L3级甚至L4级自动驾驶迈进。
广汽集团正是瞄准了更高阶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了国家首批获得L3准入试点资格的七家乘用车企业之一。冯兴亚透露,今年第四季度,广汽的L3自动驾驶车型将正式上市销售。他强调,从L2到L3的转变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从“人机共驾”到“系统主导”的责任交接,这将对用户的安全需求带来质的变化。
为了应对自动驾驶时代对智能驾驶技术、整车安全架构以及突发风险处理能力的高要求,广汽在此次科技日上首次公布了“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这一体系覆盖了从停车场到高速路、从人驾到智驾的全场景安全防护,由L3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智能底盘技术、主被动融合安全技术以及电池安全技术共同构成。
在智能驾驶安全方面,广汽L3自动驾驶系统的故障触发率被严格控制在1FIT(10亿小时失效1次)以内,这一标准比航空级安全水平高出1000倍。广汽为定位、感知、计算、电源、制动、转向、驻车、通讯等八大关键系统设置了双系统冗余,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自动切换至备份系统,并配备多层级芯片监控,以保障安全。
广汽在降低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的误触发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工程师团队经过连续20万公里的测试,最终将误触发率降至每100万公里仅1次,远低于行业主流标准的每10万公里1次。广汽试验部部长在介绍这一成果时表示,工程师们在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除了智能驾驶安全,广汽还关注智能底盘安全和电池安全。在智能底盘方面,广汽将感知技术、控制算法和动力系统与智能底盘控制相融合,推出了具有主动稳向功能的鹰爪系统2.0(ASTC)。这一系统能在车辆通过复杂路面时,如高速路积水导致的单边涉水情况,在30毫秒内修正车身姿态,是人类反应速度的10倍。
在电池安全方面,广汽掌握了从电芯、电池包到整车集成的全产业链技术。通过高本征安全电芯设计和创新的电池包速冷技术,广汽实现了电芯的高安全性,包括5针穿刺不起火、超180°扭转不起火不冒烟等性能。广汽自主研发的弹匣电池被动防护技术也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广汽还强调,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安全离不开安全可控的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生态。为此,广汽与中兴通讯、裕太微电子等多家公司联合开发了12款车规级芯片,应用于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全等多个领域。每款广汽车型在上市前都会经过500多名工程师、1000多个日夜、近万个项目的反复验证,等效测试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广汽在今年年初就将“安全”确定为本次科技日的主题,这一决策与近期发生的小米SU7高速事故以及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的通知不谋而合。广汽认为,安全不仅是车企必须坚守的底线,也是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