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储能产业的盛宴正悄然拉开序幕。4月9日,随着宜宾储能产业园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掌声雷动与挖掘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着宜宾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这一幕,是宜宾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后的生动写照,更是宜宾市与投资企业深度合作的缩影。今年以来,宜宾市区联动,以全新的姿态向“新”而行,从长江之头到黄浦江畔,拜访对接、精准推介、发布场景机会清单、优化政策服务、跟踪项目落地……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在四川、在西部、在长三角地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宜宾“投资风”。
宜宾,这座长江首城,正以“为产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业”为定位,依托独特的“基金招商”模式,在这片热土上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优质白酒、动力电池产值已突破千亿大关,晶硅光伏、数字经济正朝着千亿目标阔步前进。全市GDP从全国150位左右跃升至87位,宜宾的发展势头强劲。
年初,宜宾市召开的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会,端出了包括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型储能等在内的7大类型共78个应用场景,总投资超195亿元。紧接着,宜宾市2025长三角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7场重点企业专题会谈、2场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揽金493.3亿元,现场签约130个项目。这一幕幕,都是宜宾产业发展和招引再冲刺的生动注脚。
宜宾的“基金招商”模式,更是从项目导入的1.0时代向招引产业集群的2.0时代升维。借助IDG、中金、晨道等头部资本优势,合作组建18支、总规模超300亿元的招商引资基金群,宜宾以基金为水源,滋养着这片产业蓬勃生长的土壤。昆仑电解液项目、高景太阳能项目等一个个鲜活的项目,在基金招商的助推下,在宜宾这片热土上渐渐成群,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版图。
如今,宜宾正剑指新型储能产业,按下发展新型储能的起始键。从研发、集成到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环节,宜宾已经基本完成了新型储能产业的布局。这一过程中,场景应用和基金招商互融共促,为宜宾储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宜宾发布的第一批新型储能场景需求清单,涵盖了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个领域,场景产业联动发展意图明显。
在宜宾,新能源应用场景遍地开花。华电四川、大唐四川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实现并网运行,天原集团工业储能项目成为全省最大规模的用户侧储能,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47万千瓦,全省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上线运行……这一系列成果,都是宜宾以场景建设推动未来产业集聚成势的生动实践。
数字经济领域,宜宾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等专业楼宇高效运行,150多家软件企业竞相入驻,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600亿元。通过“江源行动”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团队,共建新研机构5家,签约高质量科技孵化器8家,多项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这一切,都为宜宾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宾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和新型储能三大产业在宜宾聚链成群,共同构成一个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宜宾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不仅带来了GDP的增长,更为中国乃至全球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参考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