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第三方测评变味带货,公信力何在?

时间:2025-04-13 15:00:2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种新兴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自称“专业测评师”或“医学博士”的博主,在看似客观的洗发水成分分析视频中,突然话锋一转,开始推销起特定品牌的海盐洗发膏。这种“测评+带货”的混合模式,正逐渐成为网络视频内容的常态。

这些博主往往以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对市面上的洗发水产品进行剖析,然而,随着视频的进行,他们却会突然转变态度,大力推荐某款“物美价廉”的产品。这背后,实则隐藏着一条复杂的商业链条。一些博主最初可能确实是出于兴趣开始测评,但随着粉丝量的增长,他们逐渐成为了商家眼中的“香饽饽”,纷纷收到合作邀请,从付费推广到长期签约,甚至有时还被要求诋毁竞品。

更为严重的是,“商测一体”模式的出现,使得测评者的中立性受到了严重侵蚀。MCN机构与品牌方联手,批量生产测评内容,小博主依赖带货佣金维持账号运营,而大博主则直接收取高额赞助费。所谓的“第三方”立场,在这些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早已名存实亡。

虚假测评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有的博主受品牌委托,将竞品列入“黑榜”,虚构缺陷,而自家产品的问题却被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有的品牌方甚至为不同博主提供差异化文案和图片,以规避平台的重复内容检测,营造出一种真实测评的假象。更有甚者,一些账号以打假为名,揭露竞品缺陷,实则反向推荐关联商品,让消费者在信息轰炸中难以分辨真假。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对多个平台的“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测评账号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且有不少涉嫌虚假测评。消费者在购买测评推荐的产品后,往往发现实物与测评描述大相径庭,有的甚至是仿品或“三无”商品。这些测评视频往往打着“无广,真心话”的旗号,利用话术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将广告巧妙地包装成朋友推荐,使得消费者难以分辨真假。

为了测评行业的健康发展,多方合力显得尤为重要。平台应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对测评账号进行身份认证与标签标注,对未认证的账号进行限流或屏蔽。同时,还应完善投诉通道,及时下架违规内容。行业层面,虽然已有“第三方测评诚信自律同盟”等组织迈出了自律的第一步,但长远来看,仍需法律与市场共同构建真测评的生存土壤。

测评的初衷本应是为消费者提供独立的参考信息,然而,随着商业利益的介入,这一初衷已被严重扭曲。要重建消费者对测评的信任,不仅需要制度的约束,更需要从业者重拾敬畏之心,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客观、公正的测评信息。只有这样,测评才能真正回归其本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心的购物环境。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