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集团近日揭晓了2025年首季度的全球销售业绩,数据显示,该季度宝马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了586,149辆汽车,与前一年同期相比,轻微下滑了1.4个百分点。
深入剖析数据,不难发现,宝马在中国和德国两大市场遭遇了挑战,特别是中国市场,成为了宝马全球销量下滑最为显著的单一市场。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宝马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量为155,195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了17.2%。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大车企纷纷采取降价策略以争夺市场份额,价格战愈演愈烈。宝马亦未能幸免,多家宝马4S店推出的优惠力度空前,例如5系入门车型525Li M运动套装的分期裸车价已降至29.3万元,与官方指导价43.99万元相比,优惠幅度接近15万元,与三年前的落地价相比,更是几乎减半。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降价幅度为12%,燃油车为10.1%,而宝马的降价力度普遍超过20%,部分车型甚至接近半价,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对宝马经销商而言,降价销售意味着赔本赚吆喝,销量越高,亏损越大,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少宝马经销商因无法承受巨额亏损而选择退出市场。
宝马之所以不惜损害经销商利益也要大幅降价,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变革。近年来,电动化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土车企凭借新能源的东风迅速崛起,吉利极氪、长城魏牌等自主品牌不断冲击高端市场,对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构成了严峻挑战。同时,理想、问界、蔚来等新势力品牌定位高端豪华,其快速发展进一步压缩了宝马的市场份额。
面对本土新能源车企的强劲冲击,宝马的电动化转型步伐显得迟缓。业内人士指出,宝马现有产品与自主竞品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代际差”。数据显示,宝马在华销售的纯电车型仅占其总销量的15%,且主力车型如iX3、i3仍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在续航和智能座舱方面远不及本土竞品。当国内竞品车型已实现城市高阶智驾量产时,宝马主力车型仍停留在基础L2级辅助驾驶阶段,缺乏本土化智能生态整合能力。
为了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宝马正在积极调整策略。2025年,宝马将推出全新的Neue Klasse平台架构,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多款重磅新车型,包括已经上市的全新BMW X3长轴距版,以及即将亮相的全新BMW M235L四门轿跑、新世代车型等。同时,宝马近期宣布与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座舱系统,以提升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尽管宝马正在努力弥补短板,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光环逐渐褪色,其电动化产品在消费者眼中甚至被视为“杂牌”。如何打破消费者的固有印象,成为宝马在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