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驾元年生死局:车企发布会密集,内卷风暴下的生存之战?

时间:2025-04-14 13:04:4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中国乘用车市场在2025年3月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布会热潮,这股热潮不仅打破了常规,更让整个行业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竞争气息。

据统计,整个3月,线上线下新车发布会数量超过50场,平均每天有近两款新车推向市场。特别是在3月10日这一天,新车发布会更是高达五场,这一频次几乎与传统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不相上下。而在清明小长假之后,这股新车上市的热潮仍未减退,直至上海车展前夕,车企们的发布会日程依旧排得满满当当。

在当今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车企们将发布会视为争夺消费者心智的关键战场。有的新势力品牌在短短30分钟的发布会上,抛出了多达17个专业术语;而有的传统车企则不惜投入2000万元打造发布会,却仅仅传递了9条有效信息。这种“参数堆砌”与“技术自嗨”的现象背后,实际上是车企们对销量和融资的迫切需求。然而,这场流量游戏正在逐渐失控。

近期,极氪009“零自燃”的宣传被车主维权事件所打脸,小米SU7的事故更是暴露出智驾营销中的安全隐患。此前,车企们利用消费者对技术的认知盲区,通过“黑科技”包装和虚假数据制造的神话,如今正在被一一戳破,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

更为严重的是,行业规范和监管的滞后使得发布会成为了一个模糊地带。许多车企大肆宣扬自己的所谓核心技术,却选择性地忽视了用户体验。车企们过度强调配置和成本,无论功能能否实现,都一股脑地将硬件装配在汽车上,再通过OTA慢慢升级推送。这些所谓的美好功能,最终却成了“期货”,让消费者大失所望。这种本末倒置的传播逻辑,正在严重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浏览近期的发布会信息不难发现,智驾的出镜率和重要程度都有了显著提升。2025年被业界称为“智驾元年”,开年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主流车企发布了新一代智驾战略。智驾功能从高端车型专属迅速下探至10万元级燃油车,“智驾平权”“全民智驾”已成为行业热词。然而,在这场智驾竞速的背后,却潜藏着数据与安全的双重危机。

有广东车主发现,车辆每次误操作都会被标记为“贡献数据奖励50积分”,而这50积分的实际价值仅相当于5毛钱。换言之,这类风险驾驶数据在车企眼中仅值5毛钱!更为严峻的是,部分车企以“平权”之名,将阉割版的智驾推向中低端市场。这些车型的传感器配置和算法成熟度远低于中高端车型,却被包装成“全民智驾”。这种做法不仅让消费者暴露在安全风险中,更将智驾技术异化为数据采集工具。

在小米SU7事件中,车主因被智驾营销洗脑而丧失警惕,最终酿成了惨剧。这一事件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今年的发布会狂欢,实际上是车企们焦虑情绪的真实写照。2025年对于车企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大家已普遍认可“百万销量生死线”的说法。即年销量跌破100万辆的车企,将面临断崖式下滑。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如何才能穿越这段艰难的周期呢?

在我看来,车企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寻求破局之道。首先,要内卷突围。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内卷已成为行业常态,但内卷的维度需要升级。头部车企可以通过“田忌赛马”的策略,以A+级车型对标竞品的A级车,并聚焦细分领域。例如,长城汽车通过“高端化+出海”战略,在销量持平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润增长81%,这证明了“卷价值”比“卷价格”更具可持续性。其次,要实现渠道共生。经销商是车企的“毛细血管”,其健康度直接决定车企竞争的胜负。部分车企为冲量压库,导致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62.3%,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会反噬品牌。最后,要保持战略定力。即拒绝短期主义陷阱,比亚迪以“智驾平权”战略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5万元级车型,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而三月份登顶的新势力黑马零跑也走的是这一路线。这足以表明,具备战略定力的企业更能抵御行业波动。反之,部分车企为短期流量盲目跟风,最终陷入了“越卷越亏”的泥潭。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