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界最近的交流中,一个关于快手的共识逐渐形成:“这位曾经的短视频领跑者,正奋力向AI领域迈进,以期重燃增长引擎。”
今年以来,快手在AI领域的发声愈发频繁。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最近的财报会上,快手董事长兼CEO程一笑在简要概述财务数据后,立刻转向了对可灵AI的详细介绍,而当晚的分析师提问也几乎全部聚焦于可灵AI,涉及战略定位、商业化路径及未来蓝图等话题。然而,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冷淡,财报发布后至4月14日,快手股价下跌了11.4%。
对于快手而言,广告业务虽稳健增长,但已触及天花板;电商模式虽已跑通,增速却明显放缓;用户增长亦陷入停滞,亟需新的增长点来提振士气。从短视频行业的角度看,快手正面临抖音和视频号的双重夹击,这两大对手背靠强大资源,在商业化、技术及资源方面占据明显优势。而放眼整个科技领域,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激发了阿里、腾讯等大厂的AI布局热情,它们已构建起技术、产品、应用、营销及生态的全方位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快手能否凭借可灵AI在AI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尚存诸多不确定性。
快手的营收结构主要由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及其他服务构成,其中线上营销服务占比近六成。财报显示,2024年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增长20.1%,达到724亿元,这一增速与腾讯相当,但低于美团、B站及拼多多,也不及互联网广告大盘24.0%的增速。直播方面,快手收入同比下降5.1%至371亿元。电商业务作为其他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比增长23.4%至174亿元,尽管增速最高,但GMV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增幅逐年放缓。
在用户增长层面,快手同样面临挑战。财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DAU和MAU分别为4.01亿和7.36亿,同比分别增长4.8%和5.0%,但DAU却出现环比下滑1.7%。据CNNIC报告,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亿,占网民总数的93.8%,但增长率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1.3%,成为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互联网应用。这表明短视频行业在经历多年爆发式增长后,已开始步入存量竞争阶段。
在存量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快手不仅面临抖音和视频号的双重压力,还面临两者加速商业化的挑战。在广告领域,抖音占据绝对优势,而视频号依托微信生态潜力巨大;在电商方面,抖音电商GMV遥遥领先,视频号则借助微信支付和私域潜力快速追赶。面对如此局面,快手在财报会上大谈AI进展及对全业务的赋能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标志着短视频行业竞争焦点已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能力、技术壁垒及商业化效率等多维度比拼。
年初DeepSeek引发的全球科技热潮让国内大厂更加坚定地加速AI布局。快手也不例外,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分析师们的问题几乎全部聚焦于快手的AI表现及未来规划。快手回应称,正积极构建技术、场景、商业的正循环体系,重点发力内容理解应用、推荐大模型及视频生成大模型三大方向。在内容生态与商业生态的应用方面,借助AI大模型,快手算法能够精准理解内容并把握用户兴趣,从而提升用户时长和活跃度,优化线上营销服务的推荐转化效果。在视频生成大模型领域,可灵AI已成为全球AI内容创作者的主流工具,内部评测显示其综合效果显著提升。
可灵AI还打造了多元化的变现模式,包括C端订阅、B端API服务及定制化场景解决方案等,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商业化尝试以来,月度营收规模快速增长,截至今年2月累计营业收入已超1亿元。程一笑表示,快手将依托AI对现有业务进行升级,迅速形成研发投入和收益的正循环,让快手AI具备穿越市场周期的能力。长期来看,快手希望通过可灵AI的赋能,在改造升级现有业务的同时,创造“AI视频生成内容”的新赛道,进一步巩固其在短视频生产和消费社区平台的领先地位。
然而,借助AI重构商业化体系并带动业绩增长并非易事,快手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在技术储备和投入方面,快手尚显不足,尚未建立起足够的竞争力。财报显示,2024年快手研发投入为122亿元,同比下降1.1%,远低于腾讯和字节的研发投入。在未来投入上,快手虽表示今年AI相关资本支出将持续增长,但具体数据未明确。与此同时,全球科技企业在视频大模型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可灵AI能否脱颖而出仍是未知数。
其次,商业化压力巨大。快手刚实现上市以来集团层面的整体盈利不久,就面临传统业务收入和用户规模放缓的挑战。因此,快手急需新故事来提振业绩,开始发力本地生活、招聘、短剧等新业务,但这些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此时搭上AI这条大船成为必然选择,但AI研发成本高企,会让公司盈利承压。同时,作为核心AI产品的可灵,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
用户习惯的限制也是一大难题。快手的竞争力建立在“真实、信任、强关系”的社区氛围上,这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然而,AI的大量使用可能会消解这种“真实”的社区根基,破坏用户对“真实记录”的信任,导致社区调性的稀释和同质化问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