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车主张先生最近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省钱之道。由于他租用车位,一直以来都在外面的商业充电桩为他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某天,他注意到在中午休息时段给车充电,电费竟然低至每度0.38元,这个价格甚至低于某些时段的家用充电桩费用。
张先生的发现并非个例,许多山东的新能源车主近期都注意到了这一“福利”。背后的原因,是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解释了这一机制。他将一天划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每个时段的电价各不相同,目的是根据电力供需情况,引导用户调整用电时间,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例如,在2025年4月,低谷时段(10:00至15:00)的电价为每度0.35元,其中深谷时段(11:00至14:00)更是低至0.25元;而高峰时段(17:00至22:00)的电价则高达1元,尖峰时段(17:00至20:00)更是达到1.2元。
这一政策不仅适用于工商业用户,还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东营市广饶县的一家大型轮胎制造企业,通过调整生产时间,将原本在高峰时段进行的轮胎硫化工艺环节改到低谷和深谷时段进行,一年节省了8000多万元电费。潍坊青州市的一家花卉种植企业,也通过优化兰花加温时间,每年降低了10%的电费成本。
居民用户同样受益匪浅。山东约有5200万居民用户,虽然目前居民分时电价仅分为峰、谷两段,但已足以让居民通过调整用电习惯节省电费。例如,将电热水器、洗衣机等电器设置到低谷时段自动启动,一年可以节省几百元电费。
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指出,“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不仅让企业和居民得到了实惠,还进一步激发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在深谷时段,居民充电桩的电价仅为每千瓦时0.222元,远低于尖峰时段的电价。以一辆电池容量60度、续航里程4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为例,如果在深谷时段充电,每次费用约为13.32元;而在尖峰时段充电,费用则高达53.28元,差异显著。
分时电价政策还有效激发了企业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积极性。目前,山东省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达到23.42万台,同比增长83.4%;高速服务区充电站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便捷的充电服务。
岳建如还提到,分时电价政策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光伏大发时段设置低谷电价,引导用户主动调整生产时序,积极消纳新能源弃电。同时,在用电高峰时段设置高峰电价,利用高价信号引导用户主动降低用电负荷,有效缓解了电力供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