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再升级,“不起火不爆炸”新国标能否终结安全焦虑?

时间:2025-04-16 17:57:5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颁布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一新标准被誉为电动汽车领域的“电池安全新纪元”,并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新国标首次提出了电池在发生内短路热失控后必须做到不起火、不爆炸的严格要求,据宁德时代透露,这一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提出。

相较于2020年的旧版国家标准,新国标在电池安全要求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旧标准中,热扩散测试主要考察电池单体在短路导致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能在起火或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而新国标则显著提升了安全门槛,要求电池在热失控情况下不仅需报警,还必须做到不起火、不爆炸,且烟气不能对乘员造成伤害。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电池安全性,新国标在测试方法上增加了“内部加热”环节,并详细规定了待测电池的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以及整车测试条件。新国标还引入了底部撞击测试,以评估电池在受到底部撞击后的防护能力,并对超快充技术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范。

新国标的实施,无疑将对消费者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同时,这一标准的提升对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过去,新能源汽车因碰撞导致起火的事故频发,而关于电池爆燃是否属于产品问题的争议也层出不穷。新国标的出台,将有效减少这类争议,明确将电池热失控后起火、爆炸视为产品质量问题。

然而,新国标的实施也给新能源汽车厂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虽然增加的安全标准将提升产品的成本,加剧市场竞争,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推动市场发展的必要举措。据《2024新能源车险发展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频发,其中充电过程中自燃占比最高,达22.67%,行驶中自燃占16%,静止停放时自燃占38.67%。新国标的落实有望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担忧,进而扩大潜在消费群体。

为了减轻新国标对市场的冲击,工信部给出了较长的过渡期。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新国标将从2026年7月1日起执行;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则有两年的技术改进时间,即从2027年7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根据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的调研,目前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

尽管如此,仍有22%的被调查企业尚未达到新国标的要求。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只有一到两年的时间窗口来完成技术升级。考虑到新国标还涉及其他多项标准的提升,预计这将引发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国标提升了电池安全标准,但新能源汽车的碰撞安全性仍受多种因素影响,整车制造商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升技术和标准以配合新国标的实施。

从旧标准到新标准的快速更迭,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监管需要及时跟上的历史规律。在快速发展的产业中,监管与技术突破之间的追赶竞赛是常态。技术进步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挑战与应对中得以实现。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