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国产智驾芯片黑芝麻:拐点已至,爆款何在?

时间:2025-04-17 09:34:2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国产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近期因2024年度业绩公告而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尽管春季气温迟迟未回升,但黑芝麻智能似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3月底,黑芝麻智能发布的业绩公告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家在2023年亏损高达48.55亿元的企业,在2024年竟然实现了盈利。公告数据显示,黑芝麻智能2024年营收达到4.74亿元,同比增长51.8%,其中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58.5%;毛利率也大幅提升至41.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13亿元。

抛开盈利的“罗生门”,黑芝麻智能在2024年确实迎来了拐点。其经营亏损和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增幅均不超过4%,相较于往年已经有了明显放缓。同时,营收和毛利率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在比亚迪、吉利、东风等车企的拉动下,黑芝麻智能的产品交付规模开始扩大,有望在2025年实现更进一步的自我“造血”。

回望过去,黑芝麻智能的“开门”之路并不平坦。从2019年发布首款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华山一号A500,到次年推出华山二号A1000芯片,再到2023年推出业内首个舱驾一体的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黑芝麻智能一直在努力打开“芯片大门”。然而,受限于大客户数量较少、产品绑定的爆款车型不多等因素,黑芝麻智能在过去曾被视作智驾头部玩家中的“掉队者”。

不过,随着比亚迪“天神之眼”的到来和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的发布,黑芝麻智能与这些车企的合作关系正在逐步深化。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开始搭载在更多车型上,这标志着其正在从Tier 2向Tier 1转变。

在智驾芯片领域,过去几年的竞争格局呈现出低端芯片占主导、高端芯片次之、中端芯片份额可忽略不计的“怪现状”。然而,随着比亚迪、广汽、零跑等车企掀起的“高阶智驾平权战”,以及小米事故对智驾安全的警醒,市场对智驾芯片的要求开始转变为“既要还要”——既要性能达标,还要价格便宜。这一变化为黑芝麻智能等国产中高端芯片企业带来了机遇。

黑芝麻智能的华山A1000系列芯片在性价比和“技术平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中低算力段位,其价格相较于高通有显著优势;在中高算力段位,虽然与地平线征程6系列相比有一定劣势,但综合算力和价格来看,仍具有竞争力。随着九韶NPU架构的突破,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在算力扩展、兼容性、能效比等方面将有更进一步的表现。

然而,黑芝麻智能的突围之路并不轻松。在英伟达、地平线等国内外玩家的“夹击”之下,一批车企自研芯片正在快速跑步入场。蔚来、小鹏、吉利、长城等车企的自研芯片已经或即将实现量产。这对第三方芯片供应商构成了挑战。

对此,黑芝麻智能表示,车企自研芯片更多是为了实现软件投入的节省和差异化,但第三方芯片供应商仍将长期存在。他们正在与车企就这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未来可能会从商业角度选择“最优”合作模式。

不过,当前黑芝麻智能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缺乏“爆款”车型所带来的标杆效应,以及软件能力方面的不足。相较于“软硬一体”的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在软件业务范围和收入占比上都显得较弱。这限制了其毛利和营收增长空间,也使其在面对“硬件+算法”打包供应的行业趋势时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黑芝麻智能已经开始通过武当C1200芯片的跨域融合以及开放生态合作来拓展软件覆盖范围。例如,与采埃孚等Tier 1合作,将工具链嵌入其解决方案中。然而,智驾竞争正在全面加速升级,留给黑芝麻智能的时间并不充裕。

综合来看,黑芝麻智能在智驾芯片的“变局”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能否把握机会顺势而上,取决于其能否在效率和速度上取得突破。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