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源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川渝风味面馆品牌“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意图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的宝座。这家以“红豌豆杂面”和“金碗酸辣粉”为招牌的快餐连锁品牌,其发展历程充满了理工男的严谨与创新精神。
2014年,三位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宋奇、苏旭翔、罗燕灵,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辞职创业,投身于餐饮行业,开创了遇见小面这一品牌。他们深知传统面馆难以标准化的痛点,于是决定采用理工科的思维方式,通过量化调料配比、精确计算面条出锅时间等方式,将重庆街头的面馆美味以标准化的形式复制到全国。
在创业初期,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最终凭借对辣椒红油配方的不断钻研与优化,成功研制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重庆风味小面。当第一家遇见小面门店在广州开业时,其独特的口号“不在重庆,遇见小面”迅速在社交圈走红,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与喜爱。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遇见小面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关注。从2014年的天使轮融资开始,遇见小面先后获得了青骢资本、九毛九、联想弘毅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注资。这些资本的注入不仅为遇见小面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为其带来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和战略资源。
在资本的助力下,遇见小面迅速扩张,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170家增长到2024年的360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5%。其中,直营门店数量更是从111家增至279家,占总门店数的比例提升至77.5%,成为推动营收增长的核心力量。然而,随着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遇见小面也面临着资金链压力和区域依赖等挑战。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遇见小面在2024年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主动降价。这一策略在短期内带来了销量的显著增长,但同时也引发了毛利率下滑和同店销售额下降等问题。尽管遇见小面通过降价策略提升了市场份额,但如何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遇见小面虽然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但对广东市场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广东地区门店贡献了约70%的收入,这使得遇见小面在下沉市场的拓展之路困难重重。为了打破区域壁垒,遇见小面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开设大量新餐厅,但这一策略能否成功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遇见小面依然坚持走标准化、连锁化的道路。他们深知,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时,遇见小面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招股书中,遇见小面还披露了前京东集团CEO徐雷以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加入的消息。这一人事变动不仅彰显了遇见小面在高管团队方面的战略布局,更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
如今,遇见小面已经站在了IPO的门槛上。这一场中式餐饮资本化的里程碑之战,既是对遇见小面过去十年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严峻考验。若能成功上市,遇见小面将有望借助资本力量实现品牌升级和市场扩张,从“网红品牌”迈向“国民品牌”的新高度。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