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税交锋的复杂局势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美国消费者,成为了最焦虑的群体。当中国的生产商们纷纷涌向Tik Tok平台,发布视频揭示自己如何以极低价格为大品牌代工时,一扇通往市场真相的窗户悄然向美国网友敞开。
这些短视频如同一颗颗石子,激起了美国消费者的强烈反响。随着视频的广泛传播,美国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关税的加重最终将由他们自己买单。这一觉醒迅速引发了一场抢购中国商品的热潮,而在这场热潮中,一个已经默默耕耘了20年的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意外地成为了焦点。
敦煌网,这个由前卓越网CEO王树彤于2004年创立的B2B跨境电商平台,原本在许多年轻中国网友的眼中并不起眼,甚至可能被误认为是与敦煌旅游相关的网站。然而,它实际上已经拥有了254万供应商和5960万买家,业务覆盖全球225个国家,物流线路超过100条,并拥有14个海外仓。可以说,敦煌网是海外跨境版的“1688”。
4月以来,中美关税政策的频繁交锋让跨境贸易商们倍感压力。为了自救,大量中国供应商和制造商选择在Tik Tok上发布视频,揭露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代工秘密”。他们告诉美国消费者,自己代工的产品在被国际大品牌贴牌销售后,价格会翻上好几倍。同时,他们还在视频中附上了敦煌网的链接,引导消费者“跳过品牌溢价,直连源头工厂”。
这种“去中介化”的叙事迅速引发了共鸣,掀起了关于“中国揭秘奢侈品内幕”的大讨论。许多美国网友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是否在为品牌支付了过高的“智商税”。在敦煌网上,顾客可以轻松找到价格仅为20美元的Goyard手袋仿制品(正品价格超过4000美元),以及与Lululemon品牌类似的瑜伽裤,价格仅为10美元。这些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美国消费者的目光,他们开始下载敦煌网App,抢购中国商品。
敦煌网的爆火,不仅揭示了“供应链透明化”与“数字化营销”的强大力量,也展示了中国跨境商家对社交媒体运用的娴熟技巧。在此之前,Tik Tok上已经涌现了许多成功的中国出海网红,如用短视频介绍太空舱移动房屋的“铝小姐”和拥有流利英语和模仿多国口音才华的“LCSIGN小哥”竹宇。他们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大量海外网友的关注,也带来了大量的海外订单。
然而,敦煌网的爆火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原本定位为B2B平台的敦煌网,主要服务于中小批发商。但Tik Tok的传播使其意外触达了普通消费者。为了承接这波流量,敦煌网不得不调整策略,鼓励美国用户囤货,同时简化购物流程,支持小额订单和灵活支付,成功实现了“B2B2C”的混合模式“破圈”。但如何在流量激增的情况下平衡好B端和C端需求,避免用户体验下降或退货率上升,成为敦煌网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海外媒体对敦煌网销售情况的关注,中国制造商们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大牌代工”的做法也面临着“擦边营销”的指责,甚至是知识产权的侵权诉讼或处罚。因此,如何在现行关税政策下保持美国消费者直接从中国供应商订购“低价供应”的可持续性,也是敦煌网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敦煌网的意外翻红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除了主动“出海”吸引海外消费者外,吸引海外消费者“入华”也成为可能。随着过境免签政策的推行和中国旅游市场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海外旅游博主开始记录并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小到街边摊贩售卖的中国水果、传统美食,大到商场里销售的数码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品都通过他们的视频传递到了全球各个角落。
例如,最近刚刚结束中国行的甲亢哥就通过直播形式真实展现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楼大厦和繁华街道,并展示了中国的共享单车、三折叠手机、新能源汽车以及无人驾驶空中出租车等高科技产品。这些视频不仅在外网引发了巨大流量,也让海外粉丝对中国科技和中国商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利用社交媒体吸引海外消费者的基础上,国内近期推出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更是补上了吸引海外消费者“入华”购物的最后一块拼图。至此,“中国制造”借助内容流量实现“种草”输出,让中国商品开启“反向海淘”“反向代购”的流行成为可能。
敦煌网在美区App Store的狂飙只是关税纷争下中国制造逆势崛起的一个缩影。当“反向海淘”成为新潮流时,中国跨境商家逐渐意识到:价格战已不再是唯一出路。优质的商品和服务、精细化的运营、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才是中国制造掌握全球市场的新密码。而这场由“关税”与短视频引发的全球贸易革命正在改写所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