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集团即将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网联汽车风暴,计划自2025年至2027年间,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其中7款全球首发车型将在本届车展上惊艳亮相。
面对全球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同样感受到了市场份额下滑的压力。然而,凭借其“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定位,大众汽车始终保持着跨国车企在华销量领先的地位。如今,这家汽车巨头正步入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转型的关键阶段,预示着其已迈出重要一步。
即将到来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对大众汽车而言具有非凡意义。此次车展,大众汽车集团将携旗下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品牌,展出超过50款车型,其中5款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展示了大众汽车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雄心壮志,也传递出其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的决心。
大众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车展前夕接受了媒体采访,他透露大众汽车将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启“交付模式”。这一模式的开启,标志着大众汽车在华业务从战略部署阶段迈向了实质成果产出的新阶段。自2022年贝瑞德调任中国市场以来,大众汽车已在合肥设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并与地平线、小鹏等本土科技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加速本地化研发进程。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双重驱动下,大众汽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结构重塑。中国市场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届上海车展,大众汽车希望通过展示其研发成果、产品规划、销量目标及市场信心,向外界传递其转型的决心和实力。
贝瑞德强调,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智能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准备。从2022年起,大众汽车开始全面加速本土研发,如今已进入成果释放的关键阶段。即将推向市场的全新电动平台、电子电气架构及自主研发的ADAS系统,正是大众汽车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成果。
面对市场上关于大众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落后于本土新势力的声音,贝瑞德给予了正面回应。他表示,大众汽车在系统级安全性、场景拟人化及长期迭代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进化、值得信赖的系统体验,而非简单的机械化操作。为此,大众汽车正持续优化成本结构,以确保智能驾驶系统具备价格竞争力,同时坚持技术自主可控的方向。
在本届车展上,大众汽车的三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大众安徽,将分别发布具有差异化设计与定位的智能概念车型。这些车型均集成了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目标直指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主力区间。这一布局体现了大众汽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转变的精准把握和灵活应对。
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变化,大众汽车选择通过CMP平台等灵活的技术架构,实现“同一平台,多种驱动”的适配能力。这不仅提升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中立性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为其应对市场结构的非线性波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大众汽车正在积极探讨将中国生产的智能网联车型出口至中亚、东南亚及中东等市场,以实现“由中国走向全球”的新增长逻辑。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众汽车正将其全部投资重点转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位于合肥的VCTC研发中心已成为集团在中国的“技术中枢”,不仅承担着本地化研发的重任,还具备为全球其他市场提供平台与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标志着大众汽车的中国业务已不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终端,更成为了其全球技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