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标准迎来了重要修订。新标准在多个关键方面进行了明确与提升,旨在进一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此次修订首先针对电池的热事件报警信号进行了调整。之前的要求是在电池着火或爆炸前的五分钟内提供报警信号,而现在则更为严格,要求电池在不起火、不爆炸的前提下仍需提供报警信号,并确保烟气不会对乘员造成伤害。这一变化体现了对电池安全性能要求的显著提升。
新标准还增加了两项重要的测试项目。一是底部撞击测试,这一测试旨在评估电池在受到底部撞击后的防护能力,确保在真实道路环境中电池能够保持安全。二是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要求电池在经过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且同样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这两项新增的测试项目无疑为电池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保障。
同时,新标准还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即仅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非驱动类电池则不在此列。这一规定有助于避免混淆,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技术要求方面,新标准还完善了绝缘电阻的要求,不仅包含了直流电路电池系统的绝缘电阻要求,还新增了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的绝缘电阻要求。
在挤压测试方面,新标准也进行了提升,增加了与绝缘电阻相关的判定条件。这一变化使得挤压测试更为严格和全面,能够更有效地评估电池在受到挤压时的安全性能。
新标准的出台,无疑将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将推动电池制造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以满足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它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产品,增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和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