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交通言究社”发布了一则重要提醒,针对当前驾驶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对“高阶智驾”功能的误解,发出了强烈的警示。文章指出,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任何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的行为,都无异于在拿生命开玩笑。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了辅助驾驶功能。然而,部分驾驶人对这些功能的认知存在明显误区,认为开启辅助驾驶后,自己就可以完全放手、放心地做其他事情,如玩手机、睡觉等。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更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明确区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文章详细解释了汽车驾驶自动化的六个等级。其中,0-2级为辅助驾驶阶段,系统只是辅助人类执行驾驶任务,驾驶主体仍然是驾驶人;而3-5级则为自动驾驶阶段,系统能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执行驾驶任务,此时驾驶主体变为系统。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市场主流量产车辆所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大多仍处于0-2级水平。
文章进一步指出,尽管部分车企在宣传其智能驾驶系统时采用了不同的命名方式,但均强调了其“辅助”属性,并明确表示其技术特征符合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规定的2级标准。这主要受限于感知算法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尚未突破、车企出于法律风险防控的考虑以及中国尚未有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获得准入许可等因素。
因此,对于当前市场上的辅助驾驶系统,驾驶人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责任感。即使在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的情况下,驾驶人也需要全程保持对车辆的监控和操控,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否则,一旦因“脱手脱眼”导致交通事故,驾驶人将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追责的三重法律风险。
文章还提醒消费者注意车企的广告宣传。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对于部分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辅助驾驶作弊装置”,即所谓的“智驾神器”,文章也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这些装置通过欺骗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驾驶员监控系统,使驾驶人能够长时间脱离方向盘和视线,严重消解了智能驾驶的安全冗余设计,将驾驶人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智驾神器”,若造成严重后果,如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生产者和销售者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同时,若这些设备的设计或宣传直接诱导驾驶人脱离监管,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还可能被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面临更加严厉的刑罚。
最后,文章再次强调了驾驶人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在享受智能驾驶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驾驶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