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驾技术狂飙下,车企功能安全如何守住底线?

时间:2025-04-18 14:02:20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L2级辅助驾驶技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监管风暴。4月16日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公告,明确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以确保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此公告的发布,不仅打乱了众多车企原定的营销节奏,更对技术发布和OTA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车企的营销负责人透露,许多已经准备好的宣传文案和OTA内容不得不进行修改和重新讨论。未来,OTA的频次将降低,小范围的“公测”和“尝鲜”版本将不再被允许。

L2级辅助驾驶技术之所以在“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上存在模糊地带,根源在于其“拟人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端到端大模型成为主流方案,智驾功能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AI大模型的能力。这种拟人化的驾驶体验,虽然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但也带来了功能安全上的挑战。

拟人化的智驾系统,在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时,往往会选择退出并将驾驶权交给人类。然而,何时退出、何种情况下退出,却成为了一个模糊的问题。智驾系统的设计者倾向于晚一些退出,以提升体验和降低百公里接管次数,但这无疑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智驾系统的决策方式并非个例。当有规则算法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时,智驾系统往往会在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时选择退出。然而,除了闯红灯等边界清晰的错误外,很多拟人化的驾驶决策并不那么清晰。如何在限速变化、道路状况复杂等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成为了亟待规范的问题。

目前国内汽车所遵循的标准正在逐步丰富,但针对L2级辅助驾驶的安全监管仍然存在空白。特别是当端到端大模型成为智驾技术方案后,功能安全工程师很难在现有框架下贯彻功能安全的理念。目前的法规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规定也较为模糊,使得车企在功能安全方面难以找到执行的标准。

相比之下,欧盟的《通用产品安全法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法规虽然未在技术标准上做细致规定,但要求企业在产品出现安全事故时提供充足证据证明自己做到了最优。这种“自我审查”的机制,迫使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建立高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此次监管风暴的来临,无疑将推动L2级辅助驾驶技术的规范发展。一方面,通过收紧OTA审查和规范技术宣传,将减少车企在营销上的夸大其词和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通过规范涉及使用方式的能力宣传,将促使车企在技术层面提升智驾系统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端到端大模型虽然带来了能力上限的提升和传感器成本的降低,但也带来了功能安全上的新挑战。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智驾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将是未来车企和监管机构共同面临的课题。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L2级辅助驾驶技术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驾驶体验。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