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数据揭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总产量与销量分别达到318.2万辆和307.5万辆,较去年同期分别跃升50.4%和47.1%。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的占比已高达41.2%。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中,北京EU5车型却显得格外落寞,其销量在3月份遭遇了显著下滑,与前几个月相比跌幅惊人。
北京EU5,这款曾经作为北汽新能源销量担当的车型,目前售价区间为12.99至17.19万元。回顾历史数据,北京EU5的销量在2023年底达到了巅峰,单月销量突破1.2万辆。然而,进入2025年后,其销量却急转直下,1月销量降至2711辆,2月进一步下滑至1828辆,而到了3月,销量仅为1104辆,环比降幅接近40%。与之相对的是,同期比亚迪秦PLUS、小鹏MONA M03、广汽AION S等竞品车型的销量均表现不俗,分别达到了27387辆、16593辆和7532辆。
深入分析北京EU5的市场困境,不难发现,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价格方面,与同级别竞品比亚迪秦PLUS EV相比,北京EU5缺乏明显的价格优势。同时,其入门版车型的续航里程仅为401公里,且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衰减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无疑限制了消费者的长途出行需求。竞品车型凭借更高的品牌知名度、更广泛的充电网络以及更长的续航里程,进一步压缩了北京EU5的市场份额。
在智能化方面,北京EU5同样显得力不从心。其L2级辅助驾驶功能仅限于高配车型,且车机系统的迭代速度远不及小鹏等新势力品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北京EU5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北京EU5在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其门店数量不足300家,远低于头部品牌的规模,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和售后服务方面体验不佳。同时,北汽新能源近年来整体销量的连续下滑以及被市场边缘化的趋势,也对北京EU5的销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手车保值率偏低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北京EU5,虽然这是新能源车型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北汽新能源的情况尤为严重,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北京EU5若想扭转颓势,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核心问题。一方面,需要加速供应链整合,提升中高端车型的交付效率,以强化品牌的技术标签。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产品力、价格策略以及品牌定位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技术迭代为驱动,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