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雷克萨斯独资建厂,能否在新能源赛道上重塑辉煌?

时间:2025-04-18 18:41:3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雷克萨斯,这一长期以进口身份在中国市场享有盛誉的豪华汽车品牌,近日迈出了本土化生产的关键一步。4月1日,新成立的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竞得上海市金山区一块工业用地,耗资13.534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其独资建厂的计划正式落地。

这一举措的迅速推进,让人不得不感叹雷克萨斯中国团队的执行力。从最初的消息传出,到新公司的成立,再到如今地块的成功竞拍,整个过程不到十个月,展现了雷克萨斯对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和迫切期待。

过去十年间,雷克萨斯凭借其进口身份,在中国市场维持了一种供不应求的销售态势。这种策略不仅保护了其既得利益,还确保了本土供应链体系的稳定与繁荣。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化格局的变化,雷克萨斯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市场策略。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市场规模超万亿。政策、消费和产业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力,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级试验场”。另一方面,地缘危机带来的贸易摩擦、芯片断供等风险,迫使跨国车企重新评估其全球化布局。在这样的背景下,雷克萨斯选择了在中国独资建厂,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

雷克萨斯此举并非盲目跟风。在决定国产化之前,它对自己的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评估。作为丰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长期依赖丰田混动技术路径,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其电动化进程相对滞后。截至2024年,雷克萨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仅为5%,远低于宝马和奔驰。在中国市场,其纯电车型RZ系列也未能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然而,雷克萨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机会。通过国产化,它不仅可以削减关税成本,还可以借助长三角产业集群的优势,将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更重要的是,国产化后的雷克萨斯将能够更直接地面对中国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据了解,雷克萨斯上海新工厂的规划产能为50万辆/年,远超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初期规模。虽然这部分产能将涵盖雷克萨斯面向日本本土和整个亚洲市场的供应需求,但中国市场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目标市场之一。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和挑战,雷克萨斯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雷克萨斯将跳过对现有丰田技术路径的依赖,引入丰田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的bZ系列纯电平台。同时,它还将借助上海嘉定氢能产业基地的布局,发展燃料电池技术。这种“技术对冲”策略将使雷克萨斯在纯电路线和燃料电池路线之间保持灵活性和竞争力。

其次,雷克萨斯将建立自己独立的研发中心,聚焦智能体系的本土化。这包括接入华为鸿蒙生态、大规模引入国产芯片供应链等措施。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雷克萨斯将能够更快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

最后,雷克萨斯将建设电池Pack生产线,并首选宁德时代最新的磷酸铁锂电池方案。这将使雷克萨斯在电池技术和供应链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并满足中国市场对高性能、长续航电池的需求。

根据计划,雷克萨斯上海工厂将于2027年完成第一期投产。届时,雷克萨斯将推出多款新产品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这些新产品不仅将包括基于现有e-TNGA平台打造的C级轿车Ese,还将包括氢燃料电池SUV UX FCEV和与滴滴合作开发的无人驾驶MPV LM Robo Taxi。

通过“制造+服务”双本土化策略,雷克萨斯计划重塑新能源时代的品牌形象。在生产端,它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品控体系;在服务端,它将整合丰田中国氢能布局,并可能进一步介入到覆盖长三角的“光储充换”一体化补能网络中去。这将使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心的服务。

雷克萨斯上海工厂的落成,不仅将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高品质的汽车产品,还将促进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物流网络、人才市场的发展。这场双向奔赴的合作,无疑将为双方带来共赢的局面。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