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文学家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利用位于中国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成功识别出一批珍贵的银道面背景类星体。
类星体,作为宇宙中极为明亮的活动星系核,因其遥远而璀璨的光芒,被天文学家视为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重要“灯塔”。然而,银道面区域的类星体探测一直是天文学界的难题,由于该区域恒星、气体和尘埃密集,加上尘埃对光线的遮挡和干扰,使得类星体的搜寻变得极为困难。
此次研究由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多个单位的学者共同完成。他们利用郭守敬望远镜进行光谱巡天观测,经过细致的分析和比对,最终从浩渺的星空中筛选出了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全新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天文学期刊上发表。
天文学家指出,尽管过去数十年类星体巡天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银道面区域的观测仍相对匮乏。大型类星体巡天项目往往侧重于北天、南天的高银纬天区,而银道面区域则因尘埃消光、红化以及星场密集等问题而被忽视。因此,银道面背景类星体的发现对于填补这一观测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表示,银道面背景类星体不仅是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化学和运动学性质的绝佳探针,还能补充和完善天体测量参考架,为天文学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这些类星体的发现也为未来在银道面区域进行更深入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霍志英也强调了银道面背景类星体的研究价值。他认为,这些类星体不仅有助于揭示银河系内部的奥秘,还能为理解宇宙大尺度结构、超大质量黑洞以及星系形成与演化等前沿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