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行业的风云再起,自饿了么2008年率先涉足这一领域以来,竞争便如影随形。早期,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外卖和百度外卖四分天下,而近年来,滴滴外卖、抖音外卖以及京东外卖的加入,更是让战场硝烟弥漫。
今年,京东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的交锋尤为激烈,从骑手社保、商家扶持到佣金争议,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近期,京东创始人与美团外卖CEO更是亲自下场,正面交锋,火药味十足。在这场“三国杀”中,饿了么虽未正面应战,但其作为首家外卖平台,背靠阿里集团,市场份额紧随美团之后,实力不容小觑。
外卖行业之所以竞争如此激烈,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餐饮外卖作为高频交易品类,能有效提升平台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另一方面,外卖构建的即时城配体系,有望实现“送万物”的终极目标,对B2C电商平台构成巨大威胁。这也解释了京东为何要大力进军外卖领域,与美团硬碰硬。
京东与美团之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两者均以物流优势起家,电商平台属性相似。而美团闪购的即时零售业务,经过几年快速增长,已超越京东秒送,并开始通过签约知名品牌、拓展平台仓等方式,快速渗透到京东的优势品类,如3C数码、家电和超市快销品等。同时,美团自营的小象超市也在不断壮大,对京东的自营模式构成挑战。因此,京东进军外卖业务,无疑是以攻为守的最优解,旨在减缓美团即时零售业务的发展,为京东争取时间,并抢夺骑手和商家资源。
然而,美团和饿了么历经十几年发展,面对一个又一个强大对手的挑战,仍能屹立不倒,外卖市场的竞争壁垒似乎坚不可摧。从近期公开的外卖数据来看,京东外卖虽增速迅猛,但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美团和饿了么占据。
美团2024年财报显示,外卖业务即时配送日订单量峰值达9800万单,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阿里集团财报则显示,2024年Q4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饿了么平台活跃骑手数量庞大,暂未透露商家数量。而京东外卖作为新进入者,虽已在全国多个城市上线,但日订单量仍与美团、饿了么存在较大差距。
外卖平台的经营难点在于,一方面,餐饮行业的“有限供给”使得新外卖平台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峰值即配”的要求使得技术投入和运营投入巨大。新外卖平台既无法在短期内突破“有限供给”,又面临着与成熟外卖平台直接竞争的压力,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京东仍坚定进军外卖领域。其电商业务虽被抖音电商超越,但在外卖领域的布局,旨在提高用户在京东的访问频次、获取新用户和骑手商家资源,以及抵御美团的竞争。京东高管的表态显示,这次外卖之战必然是一场持久战,外卖行业的升级也将因此拉开序幕。
与京东不同,抖音做外卖更多是试水意味。抖音凭借内容已拥有高用户访问频次和在线时长,无需依赖外卖业务提升这两个指标。而饿了么则身经百战,经历过与美团外卖的竞争,还收购了百度外卖,与抖音联合参与了抖音外卖与美团外卖的竞争,实力不容小觑。
京东外卖的加入,将为外卖行业带来三大创新:一是进一步提升行业效率,降低商家和平台的经营成本;二是推动各大平台进入生态协同体系的竞争阶段;三是加速推动无人技术和AI技术在外卖行业的应用。京东的无人技术和AI技术在B2C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成熟,未来有望在外卖领域实现突破。
美团和饿了么也在新技术上投入巨大。美团自动配送车和无人机配送已累计完成数百万单,饿了么也早在多年前就启动了无人机送餐服务。AI技术的应用,将提升商家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对外卖平台的差异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饿了么依托阿里集团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零售行业经验,AI应用已成为其“杀手锏”。饿了么的AI助手可以帮助商家快速形成经营报表,分析各项数据,并给出经营建议。饿了么还发布了面向新商家的“AI入驻智能经理”,支持自然语言对话式服务,一站式引导商家完成入驻流程。
在这场新的外卖“三国杀”中,京东外卖的加入不仅将推动外卖行业的升级和创新,还将让三大外卖平台在各自生态体系和新技术的加持下,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态势。正如京东CEO所言,外卖行业是一个宽广的赛道,市场规模大,增长迅速,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