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汽车经销行业寒冬:5大4S集团亏损超43亿,盈利者仅剩头部两家

时间:2025-04-19 18:03:4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再度刷新纪录,产销量一举突破3000万辆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之下,汽车经销商群体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价格战的白热化以及新能源转型带来的渠道重构,使得经销商终端价格倒挂现象愈发严重,利润空间大幅缩水,不少经销商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境地。全年中,暴雷与退网事件频发,即便是广东永奥、森风集团等区域龙头也难以独善其身,广汇汽车这一曾经的国内汽车经销巨头亦黯然退市。进入新的一年,汽车经销商的困境仍在持续。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已缩减至32878家,与上一年相比减少了2.7%,这是近四年来首次出现数量下滑,共有4419家4S店在去年选择退出市场。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指出,去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异常激烈,同城同品牌间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部分门店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黯然出局,是导致4S店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从头部4S集团的财务数据来看,这一行业的严峻形势更加直观。界面新闻统计了已公布财报的七家大型上市4S集团数据,发现营收与净利双降几乎成为常态。其中,中升集团以1681亿的营收遥遥领先,永达汽车也突破了500亿大关,但即便是这些行业巨头,也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同比下滑。美东汽车和新丰泰的降速更是超过了20%。

以行业龙头中升集团为例,2024年新车销量达到48.5万辆,同比下滑3.4%,而新车销售收入却下降了10.6%,毛利更是为负的32.1亿元。这是中升集团历史上首次在新车销售上出现负毛利,即便算上主机厂常规返利和特殊补贴也未能扭转颓势。永达汽车同样面临困境,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1.7%,全年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下滑16%。

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君毅认为,传统4S集团在门店布局上仍以燃油车为主,但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被严重蚕食。特别是传统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受价格战影响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新车价格严重倒挂,出现卖一辆亏一辆的情况。这些门店后续只有两个选择:出清或转型。

销量下滑直接导致了销售渠道的优化。以保时捷为例,去年在华销量暴跌28%,据悉保时捷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淘汰并优化经销商网络,将削减约三分之一的国内经销商,到2026年底仅保留约100家。据杰兰路数据显示,2024年九大合资车企共有1000家4S店退网。

转型新能源、关停燃油车门店已成为4S集团的普遍选择。以经销豪华品牌为主的中升集团为例,2024年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品牌架构调整,新开门店48家,关停32家,并与赛力斯就问界AITO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新布局37家门店。近期中升集团还计划采购1000辆问界作为代步车,引导老客户转向新能源。永达汽车在新能源门店转型上更为激进,新开业12家网点,新能源占比超过七成,预计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50%。

然而,关停并转只是4S集团转型的必然举措之一,难点在于获得稳健的品牌授权。头部汽车品牌往往选择与头部4S集团合作,中小4S店很难拿到头部品牌的授权。资深汽车分析师梅松林认为,中小4S店的机会在下沉市场的三四线城市,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下沉市场的空间和机会更大。

在新车业务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售后服务业务成为了4S集团最后的利润堡垒。2024年,中升集团售后服务业务创历史新高,产值同比增长9.6%至220亿元。永达汽车在维修保养相关服务上实现营收94.7亿元,毛利率为40.5%。相较于新车业务,售后服务业务的营收和盈利更为确定,毛利率也更高。但随着第三方汽服公司的崛起和厂商自营业务的搭建,竞争日益激烈。

近日,比亚迪申请了“迪迪养车”、“小迪养车”、“精诚养车”三个商标,标志着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正式进军汽车服务市场。以其极致性价比的销售策略和市场号召力,必将对现有行业格局造成冲击。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