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京东七鲜卷土重来,前置仓+即时零售,能否打破保守策略?

时间:2025-04-20 10:03:0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生鲜零售的激烈竞争中,京东七鲜,这一曾被视为边缘业务的“旧将”,近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返战场。京东APP首页的自营秒送专区,“京东买菜”入口悄然变身“京东七鲜”,标志着京东生鲜业务的战略升级与资源整合。

回溯历史,京东七鲜作为京东生鲜板块的先驱,其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七载春秋,战略方向多次更迭,领导层频繁变动,使得七鲜在市场中的表现始终未能大放异彩。与此同时,即时零售赛道烽火连天,前置仓模式的运营成本持续优化,盒马、叮咚买菜等竞争对手凭借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面对这一形势,京东自去年起着手将前置仓模式融入七鲜运营,尽管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但在定位和门店布局上仍显得较为保守。如何在已趋于成熟的市场格局中寻求突破,成为京东七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京东七鲜的“重生”,是在线上买菜业务成为互联网巨头必争之地的背景下展开的。京东此前已涉足京喜拼拼、七鲜及京东买菜三大买菜业务,分别采用社区团购、仓店一体化和前置仓模式。其中,京东买菜依托前置仓实现商品即时送达,覆盖周边约3公里范围,保证30分钟内送达;而七鲜,作为对标盒马的线下线上一体化全渠道自营超市,自2017年首店开业以来,其发展步伐始终慢于竞争对手。

七鲜在成立初期便遭遇战略摇摆和频繁换帅的困境,错失了市场先机。直至2022年底,京东七鲜进行战略收缩,仅保留京津冀、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运营,随后在新任CEO许冉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高层变动、组织架构调整、重启前置仓、开放第三方供货等。

2023年,京东成立创新零售部,将七鲜、京东买菜等业务整合,由老将闫小兵挂帅。此后,七鲜在北京开出首个前置仓,京东买菜并入七鲜,两者入口最终合二为一。通过地推活动,京东七鲜在周边社区疯狂拉新,以“前置仓+门店”的模式重新出发,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效率提升。

如今,京东七鲜不仅拥有实体门店提供线下购物体验,还能在线上运营。前置仓规模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更低,与门店融合后,七鲜的“仓店”功能等同门店,拥有600平方米以上的大仓,容纳约6000种SKU,商品丰富度与门店趋同。

京东之所以选择此时加码前置仓模式,是因为该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运营成本显著降低,效率提升,优势日益明显。同时,叮咚买菜等竞争对手的亮丽财报也证明了前置仓+即时零售模式的可行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即时零售规模增速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尽管京东七鲜的价格策略进一步升级,将免运费门槛下调至39元,且京东PLUS会员无限免邮,显示出其打价格战的决心,但笔者认为京东的策略仍显保守。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低价成为最有效的竞争策略。京东近年来推出百亿补贴、上线“仅退款”服务等,均是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但从门店定位来看,七鲜与盒马并无太大差异,同样面向一、二线城市的中高收入用户,且尚未展现出与山姆、盒马等竞争对手明显不同的特色商品或超级单品。

京东七鲜在京津建仓,避开了盒马在华东一、二线城市及县域下沉市场的主战场,以及美团小象在一线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的前置仓布局。虽然避免了与竞争对手的直接竞争,但这种谨慎的策略也限制了其规模的扩张。

截至2025年3月,七鲜全国门店仅约70家,覆盖7个城市,而盒马已超400家,覆盖30多个城市,包括多种业态;美团小象前置仓则超过600家。从未来规划来看,美团和盒马均在积极扩张,争夺市场份额。

对于京东而言,生鲜业务仍是一块实验田,小步前进的策略有助于规避风险,保住利润。然而,商业竞争的本质在于快速、准确、狠辣。几年前的七鲜已经领教过这一教训,如今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尚需时间验证。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