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在追求技术革新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期,一系列智能驾驶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规范市场,工信部发布了一项新政策,明确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无序发展按下了暂停键。
新政策中,对驾驶辅助系统的宣传用语进行了严格规定。例如,禁止使用“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表述,而建议使用“(组合)辅助驾驶”来描述相关功能。同时,也不得出现“脱手、脱眼”等容易误导消费者的描述,而应使用“驾驶员运动脱离和视觉脱离”等更为准确的表述。政策还规定,“接管”一词仅适用于L3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L2级别不得使用。这些调整旨在明确系统边界,避免消费者产生误解。
在这场行业震荡中,宝马汽车以其独特的保守策略成为了焦点。与其他新势力品牌激进地追求全自动驾驶不同,宝马始终坚持“安全才智驾”的理念,其“驾驶在环”原则与新政策高度契合。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安全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我们坚持的核心理念。”这一表态彰显了宝马对智能驾驶技术本质的深刻认知。
宝马的保守策略并非一味地追求慢,而是更加注重技术的稳健和安全性。在量产之前,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长达240万公里的全球测试,采集了超过9万个真实的自动驾驶场景。这种对技术的严谨态度,使得宝马在智能驾驶领域拥有了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宝马还非常注重本土化融合。针对中国市场复杂的交通环境,宝马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调试和功能版本更新。例如,仅L2+系统就在中国400多个城市累计测试超13万公里。这种深度中国化的策略,使得宝马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体验。
宝马的保守策略在新政策出台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一些原本考虑新势力品牌的消费者,在了解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后,转而选择了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他们认为,拥有百年技术积淀的宝马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面更值得信赖。
宝马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宝马集团已成为中国首家获得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外资车企,并全球首个同时获批L2+与L3系统的车企。然而,宝马并未因此放松对安全性的要求,而是坚持“双系统互补”的策略,以确保技术的稳健和可靠性。
随着工信部新政策的出台和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问题的日益关注,宝马的保守策略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同时,这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始终坚守安全底线,确保技术的稳健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宝马的保守策略并非一成不变。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时,宝马始终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趋势。然而,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宝马都将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