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正逐步成为汽车市场的新宠。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在日常使用中的能耗成本大幅降低,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以家用轿车为例,传统燃油车百公里油耗普遍在7至10升之间,假设汽油价格为每升7元,一辆百公里油耗8升的车行驶1000公里,油费将高达560元左右。而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耗通常在15至20度之间,若使用家庭用电,每度电仅需0.6元,百公里电费仅为9元;即便在公共充电桩,电费也远低于燃油车。
然而,春节期间,不少电动汽车车主在长途出行时遭遇了充电难题。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春运返程高峰到来,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严重的堵车和服务区排队充电现象。堵车虽属正常,但服务区排队充电却让许多车主头疼不已。
近年来,支持800V高压超充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这一技术听起来颇具吸引力。800V高压超充平台能大幅提升充电速度,大多数电动汽车仍在使用400V平台架构。采用800V平台的车,能达到4C至5C的充电标准,意味着充电功率是电池组容量的四至五倍。例如,一辆电池组容量为80kWh的电动汽车,在5C充电倍率下,充电功率可达400kW,理论上仅需12分钟即可充满电。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实际充电过程中,功率并不恒定,且电池充电会产生热量,需要考虑散热和热失控等问题。因此,电池通常只能在10%至80%或20%至80%的电量区间内实现超高压充电。这意味着,尽管800V高压超充平台的电动汽车充电速度较快,但从10%或20%充至80%电量仍需15至20分钟。若从零开始充至100%,充电时间将大幅延长,因为低于启动标准和超过80%电量后,充电功率都会降低。即便最高充电功率能达到400kW甚至500kW,超过80%电量后,功率也可能降至20kW至40kW左右。因此,即便有800V高压超充技术,实际充满电也往往需要40至50分钟,甚至更久。
要实现快速充电,还需配备对应的高压充电桩。然而,目前第三方充电桩大多达不到这一标准。高速公路上的第三方充电站,很多都没有高压超充桩,最大充电电流有限,充电功率也难以达到理想水平。这导致配备800V高压超充技术的电动汽车在这些充电桩面前,技术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因此,一到出行高峰期,高速公路上排队充电的情况就难以避免。在补能时效性上,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去年春节期间,就有车主遭遇了“充电噩梦”。一位车主开着电动汽车回老家,返程时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等了将近3个小时。本想节省油费,结果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好心情也荡然无存。为了避免排队,一些车主选择下高速到沿线道路找充电站,虽然可能节省了一些时间,但也绕了路,耽误了行程。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充电桩管理维护、保障应急移动式充电设备到位、与网络运营商联动确保充电设施故障时网络畅通等。车主们也可以通过高德、百度等地图APP查询充电桩点位和实时空闲充电车位,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高速公路电车充电难题,还需车企和相关企业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尤其是多建设一些支持高压超充的充电桩。同时,制定更加合理的充电管理规则也至关重要,如限制充电时间、避免车主过度充电等,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
只有这样,电动汽车才能在长途出行时既发挥出省钱的优势,又不会因充电问题而让车主们感到焦虑。希望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让更多人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