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驾平权:理想照进现实,还是营销噱头?

时间:2025-04-21 15:56:0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智能驾驶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智驾平权”的热烈讨论。不少消费者和行业观察者质疑,部分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是否真正做到了技术普及和平等对待每一位用户。

“你使用的激光雷达是几线的?芯片来自哪家厂商?算力究竟有多少?”这些尖锐的问题直指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有批评者指出,许多车企在宣传时含糊其辞,避重就轻,用华丽的辞藻掩盖了技术的不足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一些车企声称其智能驾驶系统已经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场景,但在实际测试中,却频频暴露出各种问题。例如,在夜间行驶时,对于突然出现的行人或障碍物,系统的误判率仍然较高;在遭遇加塞等复杂交通情况时,系统的响应延迟也让人担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车企在宣传时夸大其词,将L2级辅助驾驶系统包装成“无限接近L4”的自动驾驶系统,误导消费者。当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遇到问题时,车企往往以“用户未及时接管”为由推卸责任,而保险公司也可能因为“系统故障难以界定”而拒绝赔偿。

在这场“智驾平权”的讨论中,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们认为,智驾平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车企投入真金白银进行技术研发,通过千万公里的路测来积累数据,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车企还需要在宣传时保持透明,将产品的真实性能如实告知消费者,避免误导。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也在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监管。近期,因为某智驾事故的原因,整个汽车行业进入了“智驾噤声期”。然而,也有车企选择在这个时期逆势而为,如岚图汽车就举办了一次L3级智能架构技术发布会,强调智能驾驶需要整车能力和智能化技术的融合。

岚图CEO卢放表示,现在市场上很多宣传只关注激光雷达或芯片等单一技术,而忽略了算法和整车执行的重要性。真正的智能驾驶需要整车能力作为基础,再加上智能化的技术,才能构成完整的智能化体验。

在智能驾驶的赛道上,概念与现实的割裂正在制造危险的认知鸿沟。一些车企在宣传时选择性披露信息,利用技术黑箱制造认知幻觉,误导消费者。例如,有些车企宣称其智驾系统“全栈自研”,却对芯片算力、激光雷达线数等核心参数讳莫如深。

场景能力的偷换概念也是车企常用的欺诈手段之一。例如,有些车企宣称其城市NOA功能覆盖95%工况,却将“工况”定义为理想天气下的主干道通行,而忽略了暴雨中的窄路会车、夜间无照明路段的行人识别等真正决定生死的能力。

面对车企天花乱坠的“智驾套餐”,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真伪。一些消费者将“自动驾驶”与“全自动驾驶”混为一谈,这种认知偏差在特定场景下可能转化为致命风险。因此,加强消费者教育,提升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也是推动智驾平权的重要一环。

智驾平权的征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有通过穿透技术迷雾的知情权革命,重建汽车产业信任体系,智能驾驶才能真正从概念狂欢走向普惠现实。这需要车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

在这场变革中,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车企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测试,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消费者则需要提高警惕,理性看待智能驾驶技术,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