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凯悦酒店集团旗下的逸扉酒店品牌遭遇了重大变动,一个月内有四家门店被摘牌,这一事件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四家门店分别是青城山逸扉温泉度假酒店、林芝乔木朗宗逸扉酒店、日喀则乔穆朗宗逸扉酒店和杭州西湖米兰逸扉酒店,它们现已在凯悦官方网站上无法预订,并在携程平台上完成了更名。
逸扉酒店自2019年面世以来,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在五年内开设300家门店。然而,截至2024年底,其在营酒店数量仅为57家,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这一系列的摘牌事件,无疑给逸扉酒店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次摘牌风波与网络上流传的“刷房”事件紧密相关。逸扉酒店作为凯悦与首旅如家联合推出的中高端品牌,其运营模式独特,由宇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独立运营,凯悦持股49%,首旅如家持股51%。然而,逸扉酒店的后台系统独立于凯悦和首旅如家的系统,导致订单数据无法自动同步,SNP(入住记录、房晚、积分)需依赖人工补录,这为“刷房”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去年9月开始,凯悦开始大面积封杀“空刷”会员,而此次摘牌的四家酒店正是“刷房”的重灾区。凯悦不仅封禁了涉嫌违规的会员账号,还调整了逸扉酒店的积分政策,目前只有通过凯悦官方渠道预订逸扉酒店才能正常积累SNP,其他方式预订则无法获取。
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与凯悦忠诚度计划相关的递延收入负债显著增长,这表明凯悦正在加强对会员权益兑付的管控,以应对日益猖獗的刷房、代订等灰色业态。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维护品牌声誉和会员忠诚度,还包含了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深远考量。
逸扉酒店的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24年第四季度,其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和ADR(已售客房平均房价)均出现同比下降,尽管入住率有所提升,但收入能力不足。从全年数据来看,逸扉酒店的RevPAR和ADR也表现不佳,反映了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
凯悦集团CEO Mark Hoplamazian曾表示,想在中国市场发展,国际酒店集团需要和本土伙伴联手。然而,逸扉酒店的联姻似乎并未能逃过“七年之痒”。尽管凯悦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如与华润置地成立合资酒店管理公司,但逸扉酒店的未来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中高端酒店市场竞争激烈,混血品牌的生存空间有限。据统计,目前国内酒旅市场拥有近40个混血品牌,在营酒店规模已超过1500家。逸扉酒店不仅需要与希尔顿欢朋等老牌混血品牌竞争,还需要与亚朵、全季、桔子水晶等本土品牌争夺市场份额。
混血品牌的成败,取决于能否跨越文化鸿沟、利益鸿沟和信任鸿沟。真正的混血不是品牌logo的叠加,而是品牌价值观的重构。逸扉酒店需要解决管理和文化融合问题,将国际标准转化为本土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次摘牌事件对逸扉酒店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但其能否跨过自己的“七年之痒”,在后续管理上做出改进,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