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宝安燕川中学,一位名叫王裕宁的高二学生正用他的智慧和热情,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航天梦想篇章。
从小就对航空航天充满无限向往的王裕宁,早在幼儿园时期就被“神九飞天”的壮举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他便频繁光顾家附近的图书馆,借阅航空航天类科普绘本,对宇宙的探索欲望日益增长。进入初中阶段,他不仅继续沉浸于书海,还密切关注着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动态,一颗航天梦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高中时期,王裕宁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燕川中学航空航天特色教育的熏陶下,他正式开启了自制火箭的征程。2023年12月,在学校的元旦文化艺术节上,他带领团队设计并改制的小型火箭成功发射并回收,实现了他航天梦想的第一步。紧接着,2024年上半年,他们再次取得突破,研制出小型低空探空火箭“极星1号”,飞行高度突破600米,并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王裕宁在火箭研制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负责火箭系统的总体设计、固体发动机的制作与装载,以及机械和火药仿真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王俊负责火箭航电飞控程序的主体设计和传感器的搭建,包智杰则专注于算法,确保各项设备的正常运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极星1号”终于成功问世。
不仅如此,王裕宁还积极在学校内外推广航天文化。他成立了燕川中学火箭俱乐部,吸引了来自高一和高二的50多名成员加入。每周一次的讲座中,他亲自授课,传授发动机设计、火箭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他还在校外组建了两个团队,成员覆盖初中生到大学生,大家通过网络平台相识,共同追求着航天梦想。
如今,王裕宁和他的团队正紧锣密鼓地研制着全国首个中学生气象探空火箭“飞燕1号”。该项目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的担任总技术顾问,以及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多家机构的支持和帮助。火箭高约1.52米,箭体直径9厘米,搭配固体发动机,预计飞行高度将达到6000至8000米。今年暑假,他们计划在青海冷湖等地进行发射。
为了火箭的研发,王裕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上知网查阅论文、购买书籍、通过在线平台学习流体力学仿真等知识,成功解决了发动机与箭体适配部件的设计与加工公差问题。他的坚持和执着,不仅让他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更为他未来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