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汽车行业中,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技术趋势如软件、人工智能、跨域融合及电气化正引领着车辆向智能化移动终端的转变。这一转型在中国市场尤为显著,得益于用户需求的变革和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博世公司围绕“擎智行 共塑致远”的主题,展示了其面向未来汽车架构的软件与技术创新。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和个性化驾驶体验需求的日益增长,人工智能与软件成为了打造这些体验的关键技术。在辅助驾驶领域,博世不断升级其人工智能架构,使其能够提供更智能和用户友好的功能,如城区辅助驾驶、高快路及城市记忆行车辅助驾驶。特别是在2025年初,博世推出了基于端到端模型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并计划年底将其拓展至高快路及城市记忆行车辅助驾驶方案。这一方案使汽车在拥挤狭窄的路段能够更顺畅地行驶,智能化地规避障碍物。博世还在研发视觉语言模型,以提升辅助驾驶系统对语言和交通场景的理解能力,例如对潮汐车道、公交专用道等复杂场景的识别与处理。
在车展上,博世还展示了其AI智能座舱平台,这是另一款首次亮相的产品。该平台融合了多个技术生态中的大语言模型,旨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人机交互体验。这一平台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
博世公司表示,软件已成为智能辅助驾驶的核心驱动力,能够协调优化硬件功能,实现持续迭代、功能拓展与个性化服务。在迈向软件定义汽车的进程中,现代汽车架构中的域控制器数量正在减少,但其功能却越来越强大。近期,博世在中国市场获得了首个具备舱驾融合能力的高性能座舱域控制器项目。这款高性能域控制器不仅能够支持AI功能的智能座舱,还能支持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等多个系统功能的集成,从而减少车辆的布线空间、降低电子架构的复杂度与相关成本。
智能底盘系统在智能出行的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提升了车辆的安全、舒适、效率与操控体验。博世提供的线控制动和转向执行器,通过线控技术实现了更精准的动态驾驶体验,并为跨域协同控制提供了基础。在线控制动领域,博世提供了两种技术路线方案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包括全干式电子机械制动(EMB)和基于成熟制动组件的液压线控制动执行器BWA+ESP®解决方案。博世还在中国本土研发了线控转向解决方案,并已获得三家中国主机厂的订单,计划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
结合博世的跨域软件车辆运动智控系统(VMM),线控智能执行器将带来全新的驾乘体验。VMM通过协调控制车辆的制动、转向、动力和悬架控制器,可以控制车辆的六自由度运动,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商用车领域,博世也在加速从传统运输工具向智能化移动终端的转型。自2025年初起,博世对商用车业务进行了战略重组,将产品组合从多元化动力系统拓展至智能底盘、辅助驾驶与跨域软件平台。通过全面的、跨域融合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博世致力于在运输效率、驾驶体验与行车安全三个维度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例如,通过协同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博世商用车的跨域软件平台可以实现动力域与底盘域之间的实时协同,最大化制动能量回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充至高压电池,从而拓展新能源卡车的续航里程,改善车辆制动时的整车稳定性。
在车展上,博世还推出了全新的超级重卡和超级轻卡智能解决方案,分别针对长途重载运输和城市或短途物流配送两大应用场景。这些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推动商用车向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随着辅助驾驶、智能底盘、智能座舱和热管理等功能的提升,车辆功耗持续增长,整车低压电网从12伏向48伏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博世预测,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国市场将逐步推出以48伏为主干低压电网、并辅以特定功能的12伏分支电网的车辆。在本届车展上,博世展示了其全新一代48伏低压电网架构解决方案。凭借在电子电气架构、跨域系统和产品工业化量产方面的丰富经验,博世不仅可以提供48伏整车系统解决方案,还可提供核心部件,如区域控制器、48伏电网电池、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热管理产品和舒适电机等,帮助主机厂打造更智能化、更轻量化、更高效率的整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