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5年4月24日这一天,随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推进,整个航天城沉浸在一片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氛围中。当天,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上,人声鼎沸,一场盛大的出征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画面中,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和王杰身着航天服,英姿飒爽,他们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准备踏上前往太空的征途。这一刻,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耀时刻,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新华社记者连振的镜头,定格下了这一历史性瞬间。
为了确保神舟二十号的顺利发射,无数航天人在幕后默默奉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挥控制大厅内,科技人员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细致入微地检查着各项系统,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在乔立青等科技人员看来,“刚刚好”才是追求的目标,而非“差不多”。
发射场的气象人员也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面对春夏之交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他们通过一个月的专题技术准备,最终得出了神舟二十号发射日天气较好的结论。这一好消息为任务的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发射塔架上的船箭组合体也经过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团队的最终确认。长二F火箭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研制团队的持续技术改进下,注入了更多的“安全基因”。高飞和黄光耀等发射场科技人员则每天巡视塔架设备状态及密封情况,确保安全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空调专业岗位人员同样不敢懈怠。他们24小时紧盯塔架内部温湿度参数,将飞船所处位置的温度波动严格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湿度控制在3%范围内。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飞船在最佳状态下发射升空。
随着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的到来,整个航天城的气氛更加热烈。14时许,问天阁前的圆梦园广场上,人群沸腾。在掌声和欢呼声中,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和王杰领命出征。他们挥手致意,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和祝福,登车前往发射场。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准备工作也井然有序。操作台前,工作人员紧盯屏幕,监控着各项数据。一声声报告在大厅内回荡,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
16时50分许,塔架的第三组回转平台缓缓打开,长二F火箭蓄势待发。现场观礼的群众与指挥员一同倒计时,声音响彻云霄。17时17分,火箭尾焰升腾,托举着神舟二十号飞船飞向浩瀚的苍穹。
箭上全新升级的高清摄像头将火箭飞行状态实时回传至地面。光学测量分队迅速捕获目标,操纵“千里眼”稳定跟踪火箭轨迹。通信系统工作人员则穿梭于各个机房,严密监视参试设备运行状态。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操作后,神舟二十号飞船成功抵达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
随着“热烈祝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大红屏亮起,整个航天城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这一刻,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激励着无数航天人继续前行,为探索宇宙的奥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