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品质生活的浪潮中,网红品牌层出不穷,其中“十月稻田”作为网红大米的代表,备受消费者青睐。近日,十月稻田公布了其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揭示了这家农业新贵的最新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十月稻田在2024年实现了57.45亿元的总收入,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18.0%。尤为其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了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惊人的115.5%,股东应占利润也达到了2.04亿元。这一成绩标志着十月稻田成功扭转了去年同期的亏损局面,实现了近四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
十月稻田的崛起之路,堪称“新农人”抓住时代机遇的典范。创始人王兵和赵文君夫妇,自2000年起接手家族加工厂,逐步积累行业经验。2009年,他们决定打造自有品牌“十月稻田”,并在2011年前后敏锐地捕捉到电商行业的爆发趋势,果断选择线上作为突破口,与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合作,成功避开与传统巨头的正面竞争。
十月稻田的线上策略聚焦于差异化。他们初期主推五常大米,集中资源打响品牌知名度,随后推出定位大众的“十月稻田”和定位中高端的“柴火大院”两大品牌,覆盖不同消费层级。在营销方面,十月稻田积极拥抱新媒体,利用抖音、微博等平台进行内容营销和IP联名,极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
这一系列策略使得十月稻田迅速脱颖而出,自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预包装东北大米零售市场收入最高的公司。其强劲的增长态势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红杉中国、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相继入局,十月稻田估值超百亿人民币,并在2023年10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超过200亿港元。
然而,上市后的十月稻田并非一帆风顺。在2024年之前的业绩中,公司面临增长瓶颈。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首次跌至个位数,经调整净利润也大幅下降。这一困境主要源于其“高端大米+电商主导”模式的调整,以及大米市场的竞争加剧和电商渠道红利的消退。
面对挑战,十月稻田展现出创新和破局的能力。他们搭乘“轻食”、“健康”的消费趋势,将玉米从传统主食拓展至快消、零食场景,开发出多款玉米产品,市场反响热烈。2024年全年,玉米产品营收达到8.15亿元,同比大增523.2%,成为继大米后的又一亿级大单品,有望成为十月稻田的第二增长曲线。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十月稻田仍面临诸多挑战。大米主业的疲软如何扭转、对单一爆品的依赖是否会带来新风险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随着上市,十月稻田还必须面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如何在消费市场和同质化竞争中突围,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增长,成为其稳固龙头地位的关键。
作为农产品品牌化的典型样本,十月稻田的故事既充满辉煌也面临挑战。创始人赵文君曾说,“靠天地吃饭的农业是寂寞的”,这句话或许也道出了十月稻田未来的道路。在追求品质生活的浪潮中,如何让消费者持续愿意为“吃饱”和“吃好”买单,将是十月稻田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