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众瞩目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多位高层领导于4月23日媒体日接受了多家媒体的深入专访,其中包括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成员及首席技术官薛夫铭、车辆工程及整车功能副总裁欧立甫,以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兼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庄睦德。
专访的序幕由薛夫铭拉开,他宣布了一个重要的人事变动:庄睦德将接替欧立甫,成为中国研发团队的领航者。薛夫铭对欧立甫过去在中国研发团队的杰出贡献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强调了这一岗位对推动奔驰在中国市场的研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他明确指出,奔驰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是加速中国本土的研发与生产。
面对媒体关于奔驰智能化研究成果落地速度的提问,薛夫铭表示,奔驰始终坚守安全与可靠性,对每一辆车都执行严格的测试标准。从全球耐久性测试到耐腐蚀测试,奔驰均投入了大量时间与资源,以确保车辆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卓越性能。为了平衡安全与量产速度,奔驰正积极利用AI和数字化工具进行仿真模拟测试,已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约30%。但薛夫铭强调,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与标准,奔驰绝不会妥协。
庄睦德在回答关于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后新技术落地速度的提问时,以全新纯电长轴距CLA为例,展示了奔驰在华数字化的创新速度。他指出,奔驰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聚焦前瞻AI与软件开发,并与众多中国本土的头部科技公司、初创公司及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庄睦德强调,奔驰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加速创新技术的落地。
薛夫铭进一步补充,MB.OS全新架构的软、硬件解耦设计,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能够实现整车持续OTA升级。他提到,中国研发团队在导航辅助驾驶和全球下一代后排娱乐系统的开发上,仅分别用时12个月和18个月,展现了奔驰中国速度的实力。持续OTA升级、中国研发速度以及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成为提速创新技术落地的三大关键因素。
在谈及智能底盘技术时,薛夫铭表示,奔驰在智能底盘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驾驶性能、驾乘舒适性以及经过极端条件验证的安全性,一直是奔驰关注的核心。他相信,奔驰的驾驶操控性已成为行业标杆。
针对当前汽车市场技术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薛夫铭指出,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在能效方面已成为标杆,百公里电耗仅为10.9千瓦时。奔驰还将在纯电高性能和越野细分市场树立新标杆。薛夫铭强调,奔驰的核心价值在于为车主提供舒适、放松的旅途体验,将所有功能融合,组成一辆出色的汽车,这是奔驰一直以来的艺术所在。
在技术层面,薛夫铭列举了奔驰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包括成为全球第一家获得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认证并商用的汽车品牌,以及全球首个将固态电池搭载于量产车平台的品牌。他提到,奔驰在新技术的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旨在将这些全新技术真正应用到量产车型上。
在回答关于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领跑”的现象时,薛夫铭表示,奔驰一直致力于将充满风格、极具吸引力的设计与感性氛围和高科技相结合。他理解中国客户对科技的接受度非常高,非常享受全新技术。因此,奔驰正努力创造一种全新的数字化豪华体验,包括沉浸式图形显示、智能座舱和服务等。
欧立甫补充道,在全新纯电长轴距CLA上,奔驰采用了Unity游戏引擎进行沉浸式导航渲染,让驾驶者可以直观看到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动态信息,了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工作原理。奔驰还提供了金融级别的高标准隐私保护,确保用户信息的合法和安全处理。
在谈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的最大卖点时,薛夫铭强调,为客户提供一个整体的体验是关键,包括信任感、安全性、智能化和品牌承诺。标杆级的能效表现也是其重要卖点之一。
薛夫铭还介绍了奔驰在AI领域和电池领域的投入,包括线控转向技术、神经形态计算和太阳能涂层等多重科技。他表示,奔驰去年在研发方面的总投入是87亿欧元,多线并行的科技研发项目在不断推进中。
在回答关于奔驰在L2-L4辅助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采用多线并进路径的考虑时,薛夫铭提到,这是大语言模型研究发展带来的结果。神经形态计算可以降低算力需求,实现更好的模型结果,对于降低车辆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在谈到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奔驰的影响时,薛夫铭表示,奔驰董事会成员深刻了解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并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未来,奔驰将给中国研发团队更多的资源和主导权,提升本土研发效率,以“中国速度”加速在华研发,打造原汁原味的奔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