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千帆星座作为中国首个巨型商用低轨卫星星座,正稳步迈向全球卫星互联网的新纪元。近日,垣信卫星高级副总裁陆犇在中国航天日活动中透露,千帆星座目前在轨运营的卫星数量已突破90颗大关,标志着其规模化效应初步显现。
千帆星座由垣信卫星自主研发并商业化运营,旨在通过发射大规模卫星组网,为全球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该星座的部署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将部署648颗卫星,实现区域网络覆盖;二期将增至1296颗,实现全球覆盖;三期则规划超过1.5万颗卫星,提供多元化业务融合服务。自2024年8月6日首批组网卫星发射以来,千帆星座已顺利完成五个批次的组网卫星发射,均采用“一箭18星”的安全部署方式。
在卫星制造方面,垣信卫星推动了卫星厂商在技术与能力上的同步提升,依托卫星数字化工厂实现了批量化、标准化、低成本的研产能力。格思航天作为千帆星座计划的核心卫星制造单位,已为其研制了36颗在轨卫星。格思航天的G60卫星数字工厂自2023年12月投产以来,年产能已达300颗卫星,未来满产状态下年产能更将提升至600颗。格思航天还计划投资超10亿元建设吨级卫星脉动生产线,进一步提升大尺度卫星的批生产能力和系统级测试能力。
千帆星座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国内,其海外业务也在有序推进中。在航天日活动上,垣信卫星与泰国国家电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提升泰国偏远区域的卫星通信能力,共同开拓卫星宽带网络市场。垣信卫星还与巴西国有通信企业TELEBRAS、马来西亚卫星运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MEASAT达成了合作意向,展现出其全球化的战略布局。
陆犇表示,千帆星座致力于通过提供数字化的无缝服务,弥合数字鸿沟,改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因信息、网络技术拥有程度和应用程度差异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两极分化趋势。他强调,2024年是千帆星座组网发射的元年,也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年份,一切才刚刚开始。
随着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其规模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同时,垣信卫星也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