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华南理工“鱼航员”上天!6条斑马鱼将探索太空失重奥秘

时间:2025-04-25 07:34:3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4月24日,随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轰鸣声中升空,一场前所未有的太空科学实验也拉开了序幕。这次,除了三名宇航员,还有六名特殊的“乘客”——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的斑马鱼,它们被赋予了“鱼航员”的昵称。

这六条斑马鱼将在太空站停留超过30天,参与一项名为失重性骨丢失及心肌重塑的蛋白稳态调控机制的研究。这项研究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发起,旨在探索微重力环境对斑马鱼心血管功能障碍和骨丢失的影响,同时研究在密闭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与水体环境的相互作用。

斑马鱼,一种体长仅4-5厘米的小型热带淡水鱼,因其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的相似度高达80%以上,成为了微重力环境下生命科学、健康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研究的理想模型。此次实验,研究团队精心挑选了三条野生型斑马鱼和三条经过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并构建了一个包含六克金鱼藻的水生生态系统,通过神舟二十号飞船送入了中国空间站。

空间失重环境对宇航员的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失重性骨丢失及心肌重塑是制约人类深空探索的重要医学难题。而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下提供宝贵的实验数据,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生理变化。

事实上,这并不是斑马鱼首次进入太空。2024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就曾将四条斑马鱼送入中国空间站,并成功实现了全球空间水生生态系统最长的43天在轨运行纪录,甚至实现了斑马鱼在太空的成功产卵,这标志着我国研制的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出色的稳定性。

此次实验,研究团队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他们将在斑马鱼结束空间站生活后,将其带回地面进行深入研究。据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的王强教授介绍,团队已经在地面验证了敲除斑马鱼特定基因后,能够对抗骨丢失和心肌重塑现象的发生。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之前只能在地面进行模拟失重实验。此次在空间站上的实验,将为他们提供更为真实的数据支持。

斑马鱼返回地面后,研究团队将利用它们研究生物体在微重力环境下对空间环境的响应和变化机制。同时,他们还将利用返回的水样和金鱼藻,探究航天特殊环境对高等动物、植物与生态系统间稳态的影响。这些研究将为对抗因航天失重引起的机体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航天员的健康保障提供支持,并有望为长期卧床人群的骨丢失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