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行业迎来两大重要里程碑事件:一是百年豪华品牌与华为乾崑宣布合作,二是传统燃油车成功搭载组合驾驶辅助技术。这两起事件不仅标志着汽车企业与ICT企业的深度融合,也预示着汽车产品智能化新时代的到来,共同开启了“德国精工制造”与“中国智能科技”携手共进的新篇章。
技术层面的融合,正在打破能源形式与智能化之间的界限。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并非互相排斥,而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作出的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达47.6%,预计2025年将超过50%,达到57%。尽管如此,燃油车依然占据市场的重要份额,特别是在将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纳入统计后,搭载发动机的产品销量占比依然显著。
面对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的滞后,一汽奥迪与华为乾崑的合作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一汽奥迪全新的PPC豪华燃油平台,采用了最新的E³ 1.2电子电气架构,这一架构以千兆以太网为标准设计,拥有与电动车相当的算力,为燃油车实现组合驾驶辅助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一汽奥迪A5L和全新奥迪Q5L,正是得益于这一技术突破,让燃油车用户也能享受到与新能源车型相媲美的驾驶辅助体验。
这一技术融合并非一蹴而就。据相关人士透露,早在2019年,奥迪与华为便开始了联合研发工作。五年来,双方经过无数次的讨论、设计、测试与优化,才最终实现了华为乾崑技术在全新一代车型上的搭载。特别是在硬件研发环节,奥迪与华为始终坚守最高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为技术的安全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电气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出现,正深刻改变着汽车行业的面貌。汽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一直在不断吸收和融合最先进的技术。从航空航天领域到ICT领域,汽车行驶系统与舱内空间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ICT领域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与连接能力,赋予了汽车更强大的场景构建能力。因此,“算力+数据+场景”的系统生态构建能力,成为新时代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面对这场变革,一汽奥迪采取了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的策略。一方面,依托百年机械制造底蕴,持续巩固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等硬科技领域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积极与在组合驾驶辅助、智能座舱等领域领先的华为展开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软硬协同”之路。这种合作模式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围绕用户核心需求,将强大的机械素质与组合驾驶辅助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科技重塑的智能豪华出行体验。
一汽奥迪与华为乾崑的合作,不仅将组合驾驶辅助技术全面融入PPC豪华燃油平台与PPE豪华纯电平台车型,实现了“油电同智”的技术策略,更打破了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的二元对立。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保持了现有产品线的竞争力,还推动了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代。它打破了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固有壁垒,为智能汽车生态的协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为传统豪华品牌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也为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