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呈现出一种微妙的转变态势,仿佛预示着汽车行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转折点。
车展上,虽然缺少了雷军的身影,但周鸿祎的出现却因一场意外的小插曲而引发了关注。重庆卤鹅哥的“霸王硬上弓”式投喂,让这位互联网大佬意外成为了焦点。与此同时,陈道明、黄渤等明星的亮相虽然为车展增添了不少星光,但他们的参与更像是一场例行公事,对于车展的真正亮点并未带来太多实质性的提升。
然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车展前夕工信部对汽车行业的两项重大举措。一方面,汽车动力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将安全标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车辆必须在不起火、不爆炸的前提下提供报警信号,这一标准将于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另一方面,工信部对于车企夸大和虚假宣传的严令禁止,也让不少车企不得不紧急调整宣传策略,一时间,“安全”成为了新的宣传热点。
对于动力电池新标准,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目前能满足这一标准的车企并不多,但这一标准的出台无疑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而余承东在华为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的言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车企在电池安全方面的努力。他强调,鸿蒙智行的车辆从未因电池问题发生过燃烧,这一表态无疑为鸿蒙智行的安全性增添了不少信心。
与此同时,工信部对于夸大宣传的禁令,也让车企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宣传策略。不少车企开始将“安全”作为新的宣传点,试图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更加可靠的形象。吉利汽车CEO淦家阅就曾说过,安全是汽车最基础的门槛,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
然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降温和电池安全标准的提升,新势力车企的光环似乎正在逐渐褪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甚至预测,未来三年,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新势力车企独立存活下来的概率几乎为零。这一预测虽然有些武断,但至少反映了新势力车企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车企开始补齐电动智能化的短板,与新势力车企在话语权上逐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上海车展上,华为、宁德时代等科技巨头频繁现身新车发布会,为主机厂站台背书,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三电和智能化水平迅速拉齐。然而,这也导致了新能源展车的严重同质化,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困惑。
不过,尽管同质化现象严重,但仍有不少新能源品牌在新产品序列上进行了创新。别克“至境”、传祺“向往”、华为“尚界”等品牌的亮相,为车展带来了一丝新意。然而,这也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加谨慎,需要仔细辨别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和实用价值。
在车展期间,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的表态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他认为,丰田愿意学习、拥抱新事物,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丰田、更好的雷克萨斯。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同,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有沉淀、有品质保障的品牌。
最终,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不仅展示了汽车行业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技术,更反映了行业内部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电动化和智能化不再是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区分,而是共同构成了汽车行业的上半场。而安全和品质,则成为了下半场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开始握手言和,互相学习,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