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车领域仍深陷“续航焦虑”之际,宁德时代于4月21日的科技日活动上,以一种颠覆性的姿态,重新定义了动力电池的未来。活动中发布的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以及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不仅大幅拓展了动力电池的技术边界,更以压倒性的技术优势与生态闭环战略,将燃油车推向了技术淘汰的边缘,甚至隐约预见了固态电池时代的竞争格局。
宁德时代的这一系列技术创新,在汽车产业链中激起了连锁反应。钠新电池的成本大幅降低61%,使得电动重卡电池成本极具竞争力,而乘用车电池的度电成本更是跌破500元大关。搭载骁遥双核电池的车型,在使用三年后,成本比燃油车低70%,这一变革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同时,骁遥双核电池的双核架构,由于其兼容固态电池的设计,限制了车企自研道路,迫使部分车企放弃800V平台研发,转而加入宁德时代的生态体系。市场格局因此发生剧变,如阿维塔07凭借骁遥电池上市三个月即售出6.8万辆,展示了新能源车的市场潜力。而传统车企内部,已有高管私下承认内燃机产能正在迅速缩减,转型压力空前。
宁德时代的野心不止于乘用车市场,其生态布局覆盖了从陆地到天空的广阔领域。在重卡领域,钠新24V启驻电池解决了-40℃冷启动难题,结合神行超充技术,电动重卡的运营效率首次超越了柴油车。在航空与船舶领域,双核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12C超充能力,正在改写短途航空和内河航运的动力标准。钠电池在电网级储能领域的应用,因其低成本和高安全性,正快速替代铅酸电池,构建起“车-储-网”一体化的能源闭环。宁德时代的这一系列布局,使其市值逻辑从单一的“电池供应商”跃升为“新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
在技术参数的对比下,燃油车的优势日益缩减。电动车在补能效率上,5分钟充电可达520公里,已超越燃油车加油后的平均续航;在使用成本上,电动车每公里成本仅为0.1元,远低于燃油车的0.6元;在性能上,电动车的亏电功率可达830kW,超过了燃油车的峰值功率,即便是如布加迪威龙这样的顶级跑车也无法比拟。燃油车仅剩的“保值率”优势,也在新能源车置换潮的冲击下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60%,增程/插混车型增速更是高达109.8%,燃油车市场正面临不可逆转的萎缩。
宁德时代科技日活动所展现的,不仅是对现有化学电池体系的极致探索,更是通往固态电池时代的一座桥梁。12C超充电池的参数已逼近固态电池的理论极限,而半固态电池的度电成本已降至850元,并计划在2027年实现量产。这一切预示着,能源革命的终局已清晰可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加油站和发动机的轰鸣,将成为历史记忆中的一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