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中芯国际芯片版图扩张:超越三星指日可待,中国制造底气何在?

时间:2025-04-27 12:32:4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领域的佼佼者,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依据最新数据,这家企业已在2024年第四季度跃居全球第三,同时稳居中国大陆第一,其市场份额仅次于行业巨头台积电与三星,成功超越了格芯、联电等竞争对手。

中芯国际的技术布局与产能结构颇具特色,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金字塔”模型。其中,成熟制程(45nm及以上)占据了总产能的75%以上,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多个关乎民生的领域。尽管先进制程(28nm及以下)的产能占比较小,但它代表了中芯国际技术突破的方向。目前,中芯国际已掌握14nm FinFET工艺及等效7nm的N+1技术,但受制于外部制裁,其先进制程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公司更多地聚焦于成熟制程的扩大。

中芯国际的工厂布局同样体现了其“以成熟制程保基本盘,以先进制程谋突破”的战略意图。截至目前,中芯国际已建成7座晶圆厂,覆盖了8英寸和12英寸的产线,2024年的晶圆销售数量达到了802.1万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均产量约为67万片。还有3座12英寸的晶圆厂正在建设中,规划的总产能超过100万片/月(等效8英寸)。

这7座已投产的工厂构成了中芯国际的技术矩阵,它们分布在不同地区,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技术节点生产任务。中芯上海拥有8英寸和12英寸的双产线,能够生产从0.35微米至90nm的多种工艺产品,而12英寸厂也曾尝试生产14nm FinFET和N+1等技术,尽管产能有限。中芯南方(上海)则主要定位于14nm FinFET工艺的研发,虽然产能不高,但在成熟工艺生产方面有着显著贡献。中芯北京、中芯北方、中芯天津和中芯深圳则分别聚焦于不同成熟度的工艺节点,服务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

中芯国际的这种多地协同布局,使其具备了同时服务多元市场的能力。而这种布局的背后,是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随着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中芯国际正通过不断优化产能结构和技术布局,来满足这些新兴市场的需求。

同时,中芯国际还在积极建设新的12英寸晶圆厂,以增强在战略领域的产能。上海临港(中芯东方)将聚焦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投产后将显著提升车规芯片的供应能力。天津(中芯西青)则主攻车规级芯片和工业控制芯片,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地位。北京(中芯京城)虽然因设备交付延迟至2024年试产,但其目标28nm工艺将有效缓解北方地区先进成熟制程的供应压力。

这些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将极大提升中芯国际的12英寸产能,特别是在28nm这个“黄金制程”节点上形成规模效应。28nm及以上工艺广泛应用于显示驱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随着中芯国际产能的逐步放大,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巩固。

尽管在技术上与台积电、三星等巨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中芯国际正通过不断努力和与国产供应链的紧密合作,逐步缩小这一差距。中芯国际的每一步发展,都承载着中国制造产业的期望与未来。这家企业没有退路,只有不断前行,才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