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引领:全场景能源新时代,多核技术开启革命篇章

时间:2025-04-27 18:30:3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新能源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正悄然上演。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近日宣布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其中钠新电池的推出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预示着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多元化发展的新纪元,更将深刻影响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

钠新电池的最大亮点在于其资源丰富性和成本效益。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高达2.74%,是锂资源的数百倍,且分布广泛,开采成本低。这一特性从根本上缓解了全球锂资源供应链的紧张状况,降低了电池生产的原材料成本。据宁德时代测算,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较传统铅酸电池降低了61%,使用寿命更是突破了8年,实现了“车电同寿”。在乘用车领域,钠新电池的原材料成本较三元锂电池降低了30%以上,且生产过程碳排放减少了60%,完美契合了全球碳中和的目标。

宁德时代还透露了钠新电池的量产时间表和市场落地计划。面向重卡市场的24V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2025年6月率先量产,首发配套一汽解放车型,旨在解决传统铅酸电池低温启动难、寿命短的痛点。而乘用车动力电池则计划于2025年12月量产出货,首批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北方严寒地区的私家车、营运车、物流车等场景。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首席技术官表示,从长远来看,钠离子电池有望取代磷酸铁锂一半的市场份额,尤其在低温刚需和成本敏感型领域。

除了钠新电池,宁德时代还推出了骁遥双核电池,这款电池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双核架构,将电池包划分为主能量区与增程能量区两个独立单元,实现了不同电芯的优势互补。例如,主能量区可选用高性价比的磷酸铁锂或钠电池,满足日常通勤需求;而增程能量区则采用高比能的自生成负极电池,满足长途出行的续航需求。这种设计突破了单一化学体系的性能边界,通过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电池能量的高效利用。

骁遥双核电池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自生成负极技术,通过纳米级材料调控,让金属钠/锂在集流体表面原位生长出三维多孔结构,替代传统石墨负极。这一颠覆性工艺使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相同电池包空间内可配置更多电量。当搭配三元体系时,体积能量密度可达1000Wh/L以上,支持轴距3米的轿车实现1500公里纯电续航。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具备高度兼容性,可灵活适配钠、锂等多种材料体系,为“锂钠混搭”“三元铁锂组合”等多核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交通领域,宁德时代针对不同车型和场景制定了差异化的电池解决方案。在乘用车市场,依据南北气候差异与用户需求,推出了“锂锂双核”或“三元铁锂组合”等方案,凭借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的12C超充技术,实现了15分钟内从5%充至80%的极速补能。在北方严寒地区,“钠铁双核”成为核心方案,钠新电池出色的低温性能与锂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相结合,在-40℃的极端低温下仍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真正实现了“全气候无差别体验”。

在换电车型领域,钠新电池的高安全性与长寿命特性使其成为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体系的理想选择。支持5分钟极速换电,这一高效的补能方式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而言,减少了等待充电的时间,意味着可以承接更多订单,增加运营收入。在商用车与特种车辆领域,钠新电池发挥着降本增效的关键作用,重塑了整个价值链条。以重卡领域为例,钠新24V启驻一体蓄电池的出现,解决了传统铅酸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启动困难的问题,其8年超长寿命和极低的自放电率,极大地降低了电池更换次数与维护成本。

宁德时代还积极规划将钠新电池应用于储能市场,凭借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特性,成为电网调峰、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场景的理想之选。在风光发电侧,搭配钠电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平抑电网波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在工商业领域,利用钠电的长寿命特性构建分布式储能网络,企业可以在电价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电价高峰时使用储存的电能,降低用电成本。在家庭场景,结合户用光伏形成“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宁德时代的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能源领域长期存在的资源瓶颈、安全隐患与成本难题,更通过全场景的应用布局与全球化的产业链重构,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钠新电池的规模化应用,打破了锂资源的垄断地位,构建了能源平权的新格局,让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能够享受到新能源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推动全球能源结构朝着更加多元化、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